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69章 这……这绝非李承乾!(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这已不是简单的钱粮数字问题,而是涉及各部利益权衡、国家整体预算分配的问题。

    他斟酌着回道:“殿下所虑极是。国库岁入有定,一处多用,则另一处必少。十五万贯钱,约占今年计划用于各地水利工程总款项的一成半。二十万石粮,亦需从各道常平仓中协调。若尽数拨付西州,则确需延缓部分非紧要地区的水利工程,或削减其他边镇的额外粮饷补贴。具体至关中……或需推迟渭北两处小型渠堰的修缮,涉及良田约千顷。然此乃初步估测,需与工部、各地刺史详议后方能精确。”

    李承乾并没有深究具体数字,转而看向工部侍郎。

    “工部言水利兴修耗费巨大,需从中原调拨匠人物料。孤再问,若从中原调拨,主要需哪些物料?这些物料,于其原产地,当前是否有其他紧要工程需用?若调往西州,对这些工程进度影响多大?是否有替代物料,或可就地取材于陇右、西域,以减少转运损耗与对他处工程之影响?”

    工部侍郎也是一怔,被太子的这般详细的追问,有些惊愕。

    他忙敛神回道:“殿下明鉴。所需之大宗,乃优质木材、石料、铁器,尤其用于制作水车、闸门的精铁。若优先保障西州,则洛宫工程或需暂停部分非核心殿宇,河工亦需加紧从其他产地调运,恐增成本与风险。至于就地取材……西州左近木材匮乏,石料品质亦不及中原,精铁更是全赖内地输入。唯有夯土、芦苇或可部分替代,然用于长期性水利设施,恐不耐久。”

    李承乾目光沉静,又转向兵部官员。

    “兵部言增设折冲府,需饷银装备。若新募一府之兵,其每年饷银、维持费用,与从安西都护府现有驻军中抽调一部,加强西州防务,二者孰费孰省?若新募,训练成军需时,其间西州防务空虚,风险如何弥补?若抽调现有驻军,又是否会导致其他边防要地兵力不足?此中利弊,兵部可有测算?”

    兵部官员面露难色,显然太子的问题切中了军费分配与边防部署的敏感处。

    “回殿下,新募一府兵,初始装备及每年维持之费,确高于临时加强现有驻军。然从安西他处抽调兵力,恐致使如庭州、伊州等地守备削弱,西域诸部若有异动,应对或显吃力。且抽调之军,对西州本地情势亦需熟悉过程。此……此事关全局布防,需与李靖大将军及安西都护府详细议定,非臣一时可决断。”

    最后,李承乾看向刑部官员。

    “刑部言需派精干刑吏并设署衙管理徙囚。孤问,若依此标准,需增派多少刑吏?这些刑吏从何处抽调?是刑部本部,还是从各州县借调?若从州县借调,是否会影响其原属地刑狱事务?若因此导致某地积案增多,甚至冤狱发生,此代价,与严格管理西州徙囚之收益,孰轻孰重?是否有更简便有效之管理方法,可减少对内地刑狱体系之依赖?”

    刑部官员汗珠隐现,没有想到太子会问的这么详细。

    “殿下……此…臣需回去后详查各道刑狱官吏配置,方能估算可抽调之员额。确…确有可能影响地方……至于简便之法,或可授权西州地方官便宜行事,或利用徙囚自治,以囚管囚,然此中风险亦大……”

    李承乾不再发问,身体微微后靠,扫视全场。

    他心中的得意之色并没有显示在脸上。

    他并未给出任何决断,只是将这些各部门原本孤立提出的问题和需求,用一条名为“取舍代价”的线串联起来,赤裸裸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显德殿内,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寂静。

    只有方才被太子询问的几位官员略显粗重的呼吸声,以及书记官笔尖飞速记录的沙沙声。

    长孙无忌低垂的眼皮下,眸光剧烈闪动。

    他心中的冷笑早已被惊愕所取代。

    这……这绝非李承乾!

    那个暴躁易怒、思维简单的太子,绝无可能问出如此环环相扣、直指利害核心的问题!

    这些问题,看似寻常,实则每一个都精准地点在了事务关联的节点上,牵扯出更多的矛盾与抉择。

    这已不是简单的“进步”所能形容!

    他是在权衡,不,他是在丈量每一项决策背后那看不见的、却真实存在的代价!

    这种权衡之术,如此系统,如此深入,仿佛已融入其骨髓!

    他从哪里学来的?

    背后那人,究竟是谁?

    竟能将太子雕琢至此?

    房玄龄心中的讶异丝毫不亚于长孙无忌,甚至更多了几分凝重与审视。

    他原本以-->>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