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204 沦为附庸(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第207章 沦为附庸

    王命难违,刘库仁得知盛乐城危在旦夕,面对使者的催促,刘库仁不得不加快了行军速度。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刘库仁从使者口中得知虞国军队依然集结在盛乐城下,因此也不再担心途中可能遭遇虞军的伏击。

    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按理说正应该驻扎在盛乐城外,替步兵压阵的虞国主力骑兵,却早已埋伏在了刘库仁的必经之路上。

    独孤部与白部的联军毫无防备,又是人困马乏,面对突然杀出的虞国精骑,毫无招架之力。

    最终,拓跋寔君还是等来了刘库仁与白部首领,却是被虞军骑卒押来的城下。

    守军看清楚了狼狈的二人,此前得知援军将至的振奋,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无尽的失望。

    不久,人心动摇之下,此前受到拓跋什翼犍重用的汉族官员们联络城中贵族,发动叛乱,替苻健打开城门。

    虞军趁机入城,生擒拓跋寔君。

    盛乐宫内,苻健看着跪在殿内,等候发落的拓跋寔君,询问群臣道:

    “众卿家以为,朕该如何处置他?”

    东海王苻坚当先道:

    “拓跋寔君弑父夺权,罪不容诛,既然拓跋什翼犍尚有其余子嗣,陛下不如改立他人,又何必留下此贼的性命。”

    苻坚是打心底的厌恶拓跋寔君的行为,就连看他一眼,都觉得是脏了自己的眼睛。

    拓跋寔君惊恐不已,连连叩首,请求道:

    “还请陛下饶命,寔君愿意尽心侍奉陛下,代国永为大虞藩篱。”

    平昌王苻菁见状,进言道:

    “陛下,拓跋斤尚在北部,若是处死拓跋寔君,微臣担心兔死狐悲,拓跋斤又岂敢臣服。”

    苻坚对堂兄的说法嗤之以鼻,反驳道:

    “拓跋斤唆使拓跋寔君弑父,同样罪大恶极,代国之中,多的是人想要生啖其肉。

    “他之所以能够统御北部,不过是有拓跋寔君作为倚仗。

    “如今拓跋寔君被擒,拓跋部也被一网打尽,其余各部又怎会继续听从拓跋斤的号令。

    “陛下!此风不可助长,否则国将不国,臣请诛杀拓跋寔君,以正视听!”

    苻健闻言,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不顾拓跋寔君的苦苦哀求,将其推出盛乐宫斩杀,传首于代国各部,又在盛乐拥立拓跋什翼犍年仅七岁的第四子拓跋阏婆为代王。

    之所以非得杀死拓跋寔君,正是也因为苻健担心代国将来有人效仿。

    知子莫如父,太子苻生的脾性,苻健最清楚不过,但终究是不能下定决心,废黜他的太子之位。

    至于刘库仁与白部首领,苻健并未责怪二人,尤其是在得知事情经过之后,对独孤部首领刘库仁另眼相看,奉为上宾。

    而独孤部与白部也就此归附。

    事情正如苻坚所预料,拓跋寔君被传首北方各部,在得知独孤部、白部相继归附,而拓跋部也有了新的代王。

    虽然年幼的代王拓跋寿鸠,实际上只是苻健手中的傀儡。

    但其余三大部落已经决定不再观望。

    没鹿回部首领窦真与贺兰部首领贺野干联合出兵,生擒北部大人拓跋斤,将其送往盛乐,向拓跋寿鸠称臣。

    不久乌丸部同样遣使归附,其余中小部落纷纷效仿。

    自此,代国沦为苻氏的附庸国。

    独孤部首领刘库仁因其忠义,被苻健委以重任,与薛赞共同执掌代国。

    与此同时,在鸿池陂与桓温僵持十余日的慕容恪终于得知了代国内乱,苻健趁机出兵的消息。

    慕容恪愕然,半晌之后,喟然长叹道:

    “是我低估了苻健的野心,同时也低估了拓跋寔君的愚蠢!”

    拓跋寔君怎么敢在拓跋什翼犍正当盛年的时候,就谋划着要弑父夺权。

    帅帐内,众人默然无语。

    没有人能预料到代国会在这个节骨眼上爆发内乱。

    沉默了好一会,慕容垂无奈道:

    “是时候该退兵了。”

    没有苻健威胁关中,王猛就不会离开,继续留在洛阳不走,等桓熙回师,率领骑兵东出,再想走可就来不及了。

    慕容恪闻言颔首,-->>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