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嘴就来:99%的人都不知道的即兴发言技巧 辩论的语言艺术(3/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br>    一个年轻村民,带妻子去做人工流产。妻子不愿意,别人劝说也不听,他直接去找医生。

    村民:“请给我妻子做人工流产。她虽然是头胎,但是个女胎,所以我要她来做流产。”

    医生:“你为什么不要女胎?”

    村民:“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女孩子长大了总归是别人的。”

    医生:“我有个8岁的男孩子,等他满了12岁,我就送他到五台山当和尚。”

    村民:“这么好的儿子,为什么去出家?”

    医生:“因为他不能传宗接代呀!”

    村民:“这孩子有生理缺陷吗?”

    医生:“那倒没有。”

    村民:“那他怎么不能传宗接代?”

    医生:“因为他长大了找不到对象。”

    村民:“这么乖的男孩子,怎么会找不到对象?”

    医生:“到那时,社会上只有男人没有女人了!”

    村民:“哪会有这种事?”

    医生:“女孩子长大了要出嫁,所以都被当爸爸的强迫‘人流’了。”

    村民:“啊!我们……”

    诱导明理法先不说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而是有意诱导对方步步前进,最后使其感到“此路不通”。此法寓教育于辩论之中,让对方易于接受。

    ●以牙还牙,理直气壮

    以牙还牙法,就是在辩论中,不去正面否定对方论点的荒谬,而是用相同事例还给对方一个荒谬的论点,用以驳倒对方的一种方法。

    某个大旱之年,一位能说会道的老农到县衙呈报灾情,请求减征赋税。县令问道:“今年麦子收了几成?”老农答道:“三成。”“有七成的年景,竟敢谎报灾情,真是胆大包天!”老农想了一下说:“我活了150岁,还未见过这么严重的灾情啊!”县令惊问道:“你有150岁吗?”老农不慌不忙地说:“我70岁,大儿43岁,小儿37岁,合起来不是150岁吗?”县令大声吼道:“哪有你这样算年龄的!”老农反问道:“哪有你那样算年成的!”县令无言了。

    以牙还牙法在辩论中足显力度,常常会置强词夺理者于“死地”。它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对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归谬制人,出其不意

    归谬制人法,就是先假定对方的命题为真,然后以此为前提进行推论,将它推向极端,推出明显的荒谬结论使其难堪的一种方法。

    古时候有个富翁死了,其妻同管家商量,要用活奴给他陪葬。富翁之弟是个有识之士,反对这样做。他嫂子坚持道:“你哥哥死了,在地府无人侍奉,我们决定用活奴陪葬,谁阻拦都不行。”其弟便改口道:“还是嫂子和管家虑事周全、用心良苦,可见嫂子同兄长夫妻情深,管家对主人忠心不二。既然要用活人陪葬,不过,让别人去服侍兄长,我们不放心,倒不如嫂子和管家去陪葬,兄长定会非常满意的。”其嫂和管家哪愿去死,只好作罢。

    归谬制人法的运用,要注意相同性质的谬论的可比性,若将两件不相干的事扯在一起,便收不到以谬制人的效果。

    ●设喻巧辩,贴切巧妙

    设喻巧辩法,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巧妙施辩的一种方法。

    有位小姐爱好文学创作,写了一本很厚的小说寄给一位名编辑,可是书稿很快就被退回来了。小姐异常气愤,给这位编辑打电话质问:“编辑先生,你怎么没把我的书稿看完就把它枪毙了?为了考察你是否真的看过,在寄出前我把105页和106页粘在一起,当我查看退稿时,这两页仍然原封未动,你作何解释?”编辑回答道:“小姐,比方我吃一瓶水果罐头,尝了一口发现是坏的,难道我非得把它全部吃完才下结论吗?”

    辩论中,遇到棘手的质问或难于正面回答的提问,就可用比喻巧辩法。使用此法需注意比喻的贴切性、易懂性、巧妙性,以及表意的明确性,才能使对方无话可说。

    ●机智折服,不卑不亢

    机智折服法,就是面对难于争辩的问题随机应变,运用智慧,化被动为主动,向对方发难使其折服的一种方法。

    晋朝有个叫许允的书生,在洞房花烛夜,见新娘相貌平平,大为不悦。新娘问他何故?许允没好声气地说:“你知道好妻子是什么样的吗?”新娘不卑不亢地说:“孝顺老人,尊敬夫君,说话和气,做事利索,而且模样也不错。前几项我都能做到,只是模样是老天生成的,我就无法了。”许允听后仍然不高兴。新娘转问-->>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