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嘴就来:99%的人都不知道的即兴发言技巧 辩论的语言艺术(4/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道:“相公,你是读书人。我问你,一个人应具有的好品德你有多少呢?”许允答:“我都具备。”新娘道:“好品德的第一条,就是看人要重德,你却只是以貌取人。既然第一条就不符要求,怎么能说都具备呢?”许允被新娘的口才折服了,终于改变了对妻子的态度。

    机智折服法,在辩论中运用时,要靠知识和头脑,才能机智地由回答变成提问,折服对手。

    ●避实击虚,立竿见影

    避实击虚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辩论技法。当你已经掌握了论敌的部分情况,想通过攻击对方弱点再进一步扩大战果时,运用此法可使对方一触即溃。这种方法常用于对抗性较强的法庭辩论或审讯犯罪嫌疑人。刑警初审犯罪嫌疑人,是一场心理战,特别是在尚未完全掌握证据的情况下进行突审,既是一种斗争,也是一种辩论。如果急于求成,直来直去,往往很难见效;而采用避实击虚之法,却容易敲开犯罪嫌疑人嘴巴,促使其交代事实真相。

    某市刑警队长奉命侦破一起恶性杀人案,经过周密的调查,认定此案是两人所为,接着在某郊县抓获了一名有重大嫌疑的人犯。另一人是谁?他不肯交代。审问开始了。

    警察:“你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吗?”

    犯罪嫌疑人:“是警察!”

    警察:“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吗?”

    犯罪嫌疑人:“那我怎么知道?”

    警察:“我告诉你吧,我们是从××市两路口来的,两路口你去过了吧?”

    犯罪嫌疑人:“我没去过。”

    警察:“那就不对了,我们查了那里一家旅馆,你前几天在那里住过。”

    犯罪嫌疑人:“住过又怎样?”

    警察:“住过倒不怎样。只是那里前天发生了一起命案,你不会不知道吧?”

    犯罪嫌疑人:“我不知道,也与我无关。”

    警察:“与你的关系可大啦!”

    犯罪嫌疑人:“什么关系?”

    警察:“我们从现场找到了血衣,你家里人看过,认出是你穿走的。你想不想看一看?”

    犯罪嫌疑人:“不不,不看了。”

    警察:“看来你是个爽快人。既然这样,你大概该说出什么了吧?”

    犯罪嫌疑人:“那个司机被杀我是在场,你们总不能就说是我杀的!”警察:“那汽车上有你的指纹,你推得了吗?”

    犯罪嫌疑人:“反正不是我亲手杀的。”

    警察:“我们知道不是你一个人干的,不说出同伙只好由你一人顶罪了。”

    犯罪嫌疑人:“我说……是他下的手,我只是帮忙。”

    警察:“那人是谁?”

    犯罪嫌疑人:“是我表哥。”

    刑警队长就是这样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旁敲侧击、话中有话,使犯罪嫌疑人的防线彻底崩溃了,不得不如实交代了这起命案的经过。

    ●反诘进攻,出其不意

    反诘进攻,是辩论的基本语言技巧之一,它是修辞学上的反问在辩论中的运用。所谓反诘,就是从反面提出问题,用否定的疑问句来表示肯定的语气,或者是用肯定的疑问句来表示肯定的语气。反诘进攻,往往能比正面提问更有力量,更能表达爱憎之情,更具有强烈的批判和讽刺作用。很多时候,还可以用反诘转守为攻,造成心理上的优势和咄咄逼人的气势,置对方于被动的地位。

    约翰·威克斯是英国18世纪的一位作家和政治活动家。有一天,上议员桑得韦奇当众辱骂他说:“你将来不是死于梅毒,就是死于绞架。”

    威克斯答道:“那就要看我是拥抱阁下的情妇,还是阁下的理论了。”

    威克斯使用的是“顺语反诘”的方法,他没有直接否定桑得韦奇恶毒的诅咒,似乎与他建立起一个“假”的共识,但是马上指出产生两种恶果的根源统统来自于桑得韦奇本人,暗示出由于人品及思想的低下,他将来才应该死于非命。从容回答中虽不露锋芒,但回击有力,而且寓意深刻。

    ●以逸待劳,捕捉漏洞

    辩论是一项集知识水平、理论功底、逻辑能力、语言技巧于一身的“高雅的游戏”。辩论时,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时而侃侃而谈,如行云流水;时而一语中的,似霹雳惊雷。

    凭借着高超的辩论技巧、丰富的知识积累、深厚的理论功底、严密的逻辑思维不断制造一个又一个高潮。当然,在这种气氛热烈的场合,情绪激动,神经高度紧张,也-->>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