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嘴就来:99%的人都不知道的即兴发言技巧 谈判的语言艺术(7/8)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元的代价出售,您觉得28万美元如何呢?”

    玛丽是很聪明的,她再三表示她是喜欢这所房子的,同时,为了压低价格,她不停地找出这所房子的弱点和提出反对意见。最后,玛丽说:“葛米兹先生,我确实很喜欢您的这所房子,但只是喜欢它的白色瓷砖顶和粉红色大理石地面。我以前的房子是可以继续住的,所以,如果您出价太高我就不买了,何况我丈夫不同意。但是,您不想想,您的其他几所房子都出售了,唯有这幢,已经2个月了也没卖掉,肯定是没人喜欢,而我一定是唯一喜欢它的人,您为什么不便宜一点卖给我呢?难道想继续留着它吗?如果您觉得25万美元会让您亏本,那么我愿意加到26万美元,但只能是26万美元了。”

    最后,葛米兹在玛丽的能言善辩之下,以26万美元成交。玛丽就是在赞美与贬抑声中,使谈判成功。

    ●留有余地策略

    谈判中,特别是开始时,说话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能说“满口话”,要使说话具有一定的弹性,给自己留下可以进退的余地。运用模糊语言是谈判中经常使用的留有余地的重要手段。模糊语言灵活性强,适应性也强。谈判中对某些复杂或意料之外的事情,不可能一下子做出准确的判断,就可以运用模糊语言来避其锋芒,做出有弹性的回答,以争取时间来做必要的研究和制定对策。

    如在外交会谈中,客人友好地邀请主方去他国访问,主方应按照礼节高兴地答应下来,但往往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轻率确定具体日程,这时常以模糊语言作答:“我们将在适当的时候去贵国访问。”这个“适当的时间”可以是一个月、一年、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具有相当的灵活性。这样既不使对方感到不快,又不使自己为难。又如对某些很难一下子做出回答的要求和问题,可以说:“我们将尽快给你们答复。”“我们再考虑一下。”“最近几天给你们回音。”这里的“尽快”“一下”“最近几天”都具有灵活性,可使自己避免盲目做出反应而陷入被动局面。

    在贸易谈判中,谈判开始时卖主提出的要价一般要偏高,然后在谈判中的适当时机再做出一些让步,这样做有利于达成协议。但这并不意味着开价越高越好,而应使对方听起来要价虽高,但不苛刻,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若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使对方听起来荒诞离奇,不仅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反而有害于谈判的顺利进行。

    德国某公司销售经理率团来华推销焊接设备,谈判时,德方一套焊接设备先报价40万美元,并声明这是考虑到初次交易为赢得信誉而出的优惠价,经我方反复讨价还价,德方的报价逐渐降低到27万美元。德方经理做了个手势开玩笑地说:“27万美元卖给贵方,我是大蚀老本,回去怕要服药自杀了。”结果以27万美元达成协议。其实,后来据我方所知,该公司这套设备以往也是二十几万美元价格多次出售的。40万美元不过是留有报价余地罢了。

    这一策略从表面上看与开诚布公相抵触,但也并非是绝对的,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达成协议,使双方都满意,只是实现目的的途径不同而已。不可忽视的是,该策略如何运用要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在两种情况下使用这种留有余地策略:用于对付自私狡猾、见利忘义的谈判对手;在不了解对手或开诚布公失效的情况下使用。

    ●内紧外松策略

    内紧外松策略,实际上就是欲擒故纵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谈判的一方必须要做成这笔交易,但在谈判中却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使自己的态度保持在一种半冷半热、不紧不慢的状态中。在谈判日程安排上,不是非常急切;在对方激烈强硬时,任其表演,不慌不忙,从而使对方摸不着头脑,相应地增强了自己的心理优势。事实上,采用该方法的目的是要攻,却故意拖延时间。通过“拖”激起对方的成交欲望,降低谈判的价码,相应地增强我方的议价力量和支配力,最终达到使对方让步的目的。

    比如一个买卖房屋的交易,卖方为了提高自己的支配力,故意采取了一种对卖此屋不甚积极的态度,他从电话上告诉买方:“我个人很希望把这幢房子卖掉,但我的妻子和孩子很喜欢这个地方,我觉得这地方也还可以。所以,我现在也开始有点犹豫。不过这事还可以再商量。”很显然,卖方说这话是为了对买方施加压力,希望对方鼓励他把房子卖给他。

    这时,买方就要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态度表现得冷漠一点告诉他:“对不起,我不想参与你的家务事,你自己决定吧。”这样一来卖主可能很快会主动找上门来,使买方的支配力大大提高。而如果买方表现出积极想买他的房子的话,卖方就会乘机提出更多的要求,使买方处于被动地位。但采用内紧外松策略,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每一次“拖延”不能拖死,要给对方一个“还有机会”的感觉。比如,改变与卖方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