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夫,我靠采山货养家 第 301章 没有赏赐?(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天不亮,赵朗就拉着林母踏上去县城的路。

    马车上除了人,还有林母准备的大堆东西。

    即使赵朗一遍遍的强调,家里什么都不缺,林母还是恨不得将马车装满。

    老母鸡,鸡蛋,红枣,小被子等乱七八糟的东西装了一大堆。

    赵朗拗不过,只能随她去了。

    到达县城时已经到了下午,林念见只来了她娘一人,心中还有些失落,但也知道她爹要给村里的孩子教书,来不了正常。

    倒是豆豆,见外婆来了,连黑炭也不要了,扑到林母怀里一顿闹腾,祖孙俩互相稀罕了好久。

    在家里歇了一会儿,大家开始搬家。

    林母听说家里都用上下人了,又将赵朗从头到脚给夸了一顿,夸的赵朗都不好意思了。

    等去了赵府,见过新院子后,林母拉着林念的手,哽咽着说她终于熬出头了,同时又将赵朗夸了一顿。

    赵朗将马车停在大门口,让杨氏等人过来搬东西。

    吃的搬去厨房单另放好,被子衣服什么的搬去上房,还活着的鸡送进牲畜院。

    等东西都搬进屋,他让纪大去停车,顺便给马和牛喂点粮草。

    如今家里只有两头牛一匹马,纪大一个人喂起来也不吃力,他打算将自己的那匹战马也牵回家来,军营的战马吃的草料不是很好,自己喂的话,战马能吃的好一些。

    这边安顿好,林安也下学回来了。

    苏氏做了晚饭,味道很不错,赵朗对这个厨娘很满意。

    吃过晚饭,赵朗返回军营。

    今晚就是放假士兵回营的日子,虽然就算赵朗不回营也没有人说什么,但他还是回去了。

    一条规矩立起来难,但毁起来却很容易,赵朗不想带头破坏规矩。

    昨天招收的辅兵已经来了,匠人也来了二十几个。

    没有多余的住房,赵朗只能先让这些人和士兵们挤一挤,等过段时间房子建起来之后再给他们分住处。

    安顿好这些人后,赵朗去了书房。

    司马南征说他留了一千两银子在书房桌案下,赵朗朝桌案下一看,果然有一个箱子。

    打开,里面是码的整整齐齐的银条。

    司马南征说这一千两银子用来犒赏士兵,但赵朗并不打算直接给他们发银子。

    他想组织一场比赛,将这些士兵按照他们的特长分分类,然后重新划分大队。

    将银子重新塞回桌案下,赵朗开始细细打量这间书房。

    桌案上放着笔墨纸砚,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杂物。

    桌案后面是书架,上面放着一些书。赵朗随手翻了翻,有一些是描写大鄌地理人文的,也有一些是介绍邻国的书,还有的是历史书。

    赵朗将历史书拿出来翻了翻,发现和前世的朝代并不一样,但同样是从诸侯国分封到大一统时代的走向。

    右边的墙上挂着一幅地图,上面是丰台县境内全景,山川河流以及村镇的分布。

    丰台县几乎四面环山,可以说是一个山沟里的小县城。

    但同时水系也挺发达,一条蜿蜒的大河从东横穿整个丰台,县城码头就建在大河的一个拐弯处。

    其许多支流也流经了大部分村镇,让人们在用水方面没有太多顾虑。

    怪不得今年冬天下雪不多,但是这里的百姓好像都不太慌张。

    若大河水流不降,百姓用水就不会成大问题。虽然有一部分人可能会用水稍微困难一点,但不至于令人绝望。

    整个书房除了书桌书架和墙上的地图,剩下的也就是中央那大大的沙盘了。

    沙盘算是立体版的地图,暂时没什么可看的,赵朗在仓北坡和山泉村的位置上扫了两眼,便去旁边的屋子睡觉了。

    这里是县尉的起居室,每一任县尉都在这里休息。

    这也算是一种边疆特有的特色了。

    一夜好眠。

    第二天一早,赵朗洗漱完,正准备去伙堂吃饭,伙堂掌事却先一步带着人将饭菜送了过来。

    胖墩墩的掌事满脸笑容,带人将饭菜摆在桌上,说道:“县尉大人,以后您的伙食下官都会派人送来,您想吃什么,只需要派人来说一声就可以了。”

    赵朗望着桌上的饭菜,一盘白菜炒肉,一碗浓稠的粥,三个大白-->>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