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军中马前卒 第八章 分野中峰变(5/9)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个战略守备区。即:核心区,以太原为中心,西起关口、周家山、韩寨、青龙镇之线;阳方口区;雁门关区;平型关区;五台山区;娘子关区;东阳关区。每个战略区依地形,又分为若干战术守备区。每个战术守备区由前沿阵地、主阵地、预备阵地、炮兵阵地等组成。此外,在大同附近的孤山和天镇、阳高等地,也构筑了工事。

    晋省的省防工事,除核心区有部分丘陵地带外,其余绝大部分处于崇山峻岭之中,有取之不尽的岩石,可就地取材,进行构筑。这样既可节约大量的钢材、水泥,节约大量资金,而且可以提高工事的坚固性。为此,阎百川自豪地说:“利用山西的自然条件做工事,可使日本的飞机、大炮倒退20年。”

    可是美好的计划无法替代时间和金钱,据刘琨们了解,晋省省防工事的进度很不理想。林蔚说道:“晋省的国防工事由晋省当局负责修建,中央负责拨款,晋北的工事据报也已修整完毕,主要是以大同为中心东至阳高、天镇等地,用以捍卫大同,以防止日军占领察哈尔后继续南下。晋东的工事尤其是娘子关南向部分还在修葺中,因为这段工事主要是预防日军突进至石门后会对晋省侧翼产生威胁,这种情况晋省当局认为出现的概率很少,故这段工事没有做优先安排。”刘琨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陈常捷忍不住了:“娘子关一带的工事不是正在修葺而是刚刚开始做吧?今年春天我们去娘子关参谋旅行,那里只有一个工兵团,刚开始测量,娘子关正面太宽,北起龙泉关,南至马岭关,从地图上看就有一百五十余公里,这一个工兵团要修到什么时候?至于天镇那边的国防工事,这些国防工事是孙楚主持设计的。民国二十五年张杨兵变时候,刘长官派我作晋绥方面的联络官,孙楚曾陪同我去参观过太原北方三十余里阳曲湾一带的工事。照我看,他们为了节省经费和材料(主要是钢筋和水泥),有些掩体都比较单薄,而且纵深也不够。正面有多宽,我不清楚,通信设备更未完成。”

    这陈翼德就是嘴上不饶人,刘琨看到老徐脸上有些挂不住了(他原来担任过晋省**),赶忙制止陈常捷:“晋省有晋省的情况,中央会和晋省协调作好工事的。”陈常捷嘟哝着;‘就怕来不及了,要是今年就开始打呢。’

    听到陈常捷的话,刘琨和徐永昌相视苦笑了,其实岂止是晋省的国防工事是摆设,就是金陵政府京畿重地的吴福线和锡澄线也是仓促上马,远未完工。修筑国防线,是抗战的重大准备措施,也是三十年代列强的重要战备手段。

    平心而论,《民国二十五年度国防计划大纲》规定的国防阵地如:冀察区,包括平津张据点,沧保阵地,德石阵地;江苏区,包括京沪阵地,南通据点,首都阵地;浙省区,包括沪杭阵地,宁波阵地,温台据点。都是后来抗战中的热点地区,如果真的能够事先构筑好国防工事,完全应该能够大大杀伤日军,迟滞他们的行动,创造出良好战机。问题是,和金陵政府其它的计划一样,这些国防阵地,要么没有来得及完工,要么存在各种隐患,以至于后来没有发挥作用。其中在抗战前重资构建的吴福线、锡澄线、乍嘉线、海嘉线与金陵城防的国防工事,大概是抗战史上最著名的大乌龙了。

    这几条国防线,是掩护首都的重要防线,一二八事变后,根据停战协定,华夏国军队不能在上海驻防,于是首都金陵就直接暴露在了上海登陆日军的兵锋下。于是,这些防线就成了保卫首都的最后防线。

    可是据刘琨前世了解,银河系地球历史上,后来淞沪会战结束,大批撤退到这些防线的国军将领们,却发现这些防线根本不能用,听听当事人的抱怨吧:

    在1937年11月大撤退中紧急接防吴福国防线主要轴心常熟城的第98师第294旅,就被国防工事气傻了。方靖旅长回忆道,他找不到国防工事的配置图与钥匙,也看不懂国防工事的配置,更为没有交通联络壕的阵地带而气炸:“当时发现既没有现地工事位置图,找不到工事位置,亦找不到钥匙。据当地老百姓说,工事位置图和钥匙是由保长保管的,而保长早就逃跑了。我官兵随即按方向寻找工事位置。所谓国防工事,钢筋水泥机枪掩体在公路大道两旁南北三四百米之线,仅有十几处像坟堆的土包一样。当时掘开上层,有的是机枪掩体,没有钥匙打不开,只有立即钻开。有的扒开了是棺材,不是水泥工事。再向三四百米以外去找寻,就找不到水泥的掩体工事了。我们只有急急忙忙地占领阵地,构筑临时工事。阵地前面隔着一道十余公尺的小河,对岸的树木房子很多,从前没有扫清射界。。。我所占领的掩体工事皆没有联络交通壕,每个掩体仅能容一班兵,一挺轻机枪。在日间不能联络,后方弹药也送不上来,只有在夜间补给。我官兵满以为退守到国防工事线上定能持久抗战,现在看到公路南北两侧二三里处,仅有十几座水泥掩体工事,如再往远处就没有工事了。至于湖内湖边上,皆没有防御设备,使官兵大失所望。”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