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他是在担心,若是大肆劫掠南疆人口,会让南疆陷入到长期的反抗大明统治的环境和氛围之中。
这是很成熟的政治问题。
按照过往的经验来说,凡是新征之地,必定是要优渥对待,减免赋税等等,以求安定民心。
但从朱瞻基的嘴里,他没有听到,任何一点安抚南疆土著民心的意思。
若是如此,则南疆如今十数万大军,必定不得抽身,需要时时镇压地方。
这将会给朝廷,带来一笔沉重的经济压力。
朱瞻基微微一笑,开口:“好教夏老大人知晓,从一开始,南疆计划中,便是只要那块土地而已。”
只要南疆那块地!
此言一出,便是太子朱高炽,也顿时凝目看了过来。
因为这句话,延伸开来,也可以解释为,南疆人丁不留!
这是天大的事情。
大明在战场上杀再多的人,都没有问题。
因为地方反抗,镇压再多的人,也没有问题。
若是将南疆的土著,统统杀了,这就是天大的问题了。
眼看着三人,恨不得要扒开自己脑袋,确认自己还是不是自己的时候。
朱瞻基连忙开口:“父亲,你们都想错了。如今南疆土著人口有多少?百万?五百万?大抵不会再多了。其中无法参与军事、生产的又有多少,大抵要去掉三四成,余下六成左右,才是可以用于生产、军事的人口。”
“今日,我与日月堂,正在起草一份计划。《凡南疆新征之地土著人口使用计划草案》,组建南疆奴隶军,用于向更西的恒河平原征伐。镇压俘虏反抗之人,用于大明境内基础建设,拉拢投诚之人用于南疆本土建设生产。”
“为稳定南疆民心,亦有一份《南疆土著人口等级制度草案》正在起草之中。凡投诚降服于大明之人,按照一定制度划分,成为不同等级阶层之人,等级越高则享受的待遇越厚。如此,南疆可基本实现由本土土著,替代大明进行最基础之统治行为。”
一份赤裸裸的大明版殖民统治计划。
在这一刻,被朱瞻基推行出来。
整个南疆,在这一刻,被朱瞻基安排的明明白白。
太子爷,不由的深深看向自己的这个大儿子。
他很想确定,自己这些年的教育,到底有没有成功。
若说没有成功,只怕换个人,是做不到这些事情的。
若说成功了。
似乎……
哪里又出了些问题……
宋礼和夏元吉两人在一旁,默默的对视一眼。
最终,还是夏元吉开口:“若如此,则大明在南疆之存在,法统地位何在?南疆土著,于大明的臣服之心,顺从之意何在?南疆土著民心,如何归化?”
夏元吉终究还是有一份忧虑存在的。
大明能从身体上,凭借着军事力量,强有力的统治南疆。但对于大明的长治久安,和帝国稳定来说,必须要从内心深处,让南疆土著认同、归化大明才是长久之道。
朱瞻基不假思索,将早就想好的计划说出口:“国子监如今每年皆有数千士子就读,每年亦有不少士子肄业。
然而,朝廷科举不可能全数圈定。寒窗苦读数十年,想来他们也是一心要为大明谋划。
既如此,可让无望仕途之读书士子,前往南疆,朝廷建立学堂,凡南疆尚未成年之孩童,无论男女,皆需入学,跟随大明士子,学习圣贤之文。如此只需两代人,南疆便是大明之南疆!”
好家伙!
这位是大一开始,就一直在惦记着那帮子读书人啊!
夏元吉双眼一转,心中已经有了定论。
若是如此照办,哪里需要两代人?
只要南疆那些尚未成年的孩童成年,南疆便可彻底归化大明。
要知道,当这一代人成长起来,只怕南疆也见不到多少更加年长的人了。
要么被征召进奴隶军,要么被镇压俘虏带到大明内地,为大明的千秋万代,无私的风险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这些经受过大明正统儒家教育的南疆新一代人,他们成年之后,他们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之后,甚至再不需要学堂的推行,他们自己就会主动教育孩子,何为圣贤,何为仁义道德了。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