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志 序(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1997年,北京已经是一个开放性的都市了,北方人大多都爱南下去广东福建这些地方做生意,用北方人的话来说应该称之为“倒爷“,他们大多都是倒卖一些北方的特产,例如东北的人参、鹿茸之类的。而改革开放以后,飞方的经济也随之飞跃,北京做为中国的首者来讲,已经是一个很现代化的城市了,虽然北京许多地方仍保持着民国甚至是清末的一些习俗,但这些也都已经和现代化经济融为了一体。

    而这时南方的许多人都爱往北京跑了,大家都认为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自然是能捞着好处的。而北京又有最好的大学和教育,如果能让自己的孩子在北京上中高,自然也能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

    20世纪末,北京仍有许多老式的居民楼没有拆,用北京话来讲应该叫做“筒子楼”,可这些楼房已经很少有本地人居住了。因为这种合居楼极为不便,整栋楼的人使用同一个公共厕所,洗澡也都是大澡堂子。连做饭都是在楼道里面进行的,每家每户之间只隔了一堵墙,而隔音效果并不好,所以北京本地人则大多将这些楼房出租给外来的人,而且每个月也可以有一些额外的收入,而且不必将楼房空着。

    外来人口也乐意租住在这个地方,一是租金便宜,二来也可以逃过办理暂住证,能为他们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则是大家都是从外地来讨生活的,虽然大家并一定是同乡,但至少不会像那些本地人,经常欺负他们或是给他们脸色看,所以住在这里也算是挺愉快的。

    老七是个广东人,从小家里就是卖猪肉的,在广东的时候混的并不好,按广东人的习惯来叫的话,应该称他为“猪肉七”。老七其实并不老,正真年纪才二十多岁,只是因为看上去凶神恶煞的样子,所以显得比同龄的人要大一些。老七在广东的时候并没赶上发财的机遇,他身边的许多朋友都摇身变成了老板,可他却仍是一个卖猪肉的屠夫,整天守着一个卖猪肉的档口,日子过得也是不咸不淡。

    可是老七年纪慢慢的大了,家人总不停催促让他快些结婚。老七其实也是个有想法有抱负的人,他不想成家之后让妻儿整天与猪肉为伍,一辈子活在猪肉的世界里面。五月的某一天,老七留下了一封信给家人,带着一些不多的钱北上来了北京,决定要闯出了名堂才回广东娶妻生子。

    可是一个外地人要想在一个地方生存下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更何况中国人自古就有一致对外的思想。不管在什么时候,大家的立场都是偏帮本地人,所以老七来北京的一个月里,有时候连吃喝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更不要提能赚大钱的事了。好在老七还有一手家传的杀猪宰羊的本事,而且这还是一绝。

    一次偶然的机会,老七发现在这一片地域卖猪肉的人,全都不懂如何杀猪,全都是请旁人代刀的。代刀杀猪的人不但技术不好,而且有时候猪肉上的猪毛都没有清理干净。虽然这附近的的居民们嘴上不说,但是理自然也有想法,有些居们索性跑到更偏远的地方去买猪肉,为的就是买个放心。

    于是老七就这样又过上了杀猪卖肉的日子,生活也慢慢的变好了一些,他自己也搬出一几人合租的屋子,经人介绍之后租住进了一栋筒子楼里面。筒子楼的居住环境不能说不好,起码自己一个人住也要干净许多。而且老七又是一个非常怕吵的人,一有动静就睡不着觉的那种。原来跟几个广东人合租的时候,他们经常要到半夜两三点才睡觉,而且鼾声如雷,老七根本没办法入睡。

    这也是老七想尽快搬走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他几个老乡全都不爱干净,穿过的衣服随便丢在屋子里,有时候还丢到老七的床上。所以老七在第一天卖完猪肉赚到钱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想到租一个房子。

    可是老七在住进筒子楼里几天之后,发现这里也不是一个安静的地方。老七的职业说得好听一些就是“个体户”,说的不好听一些便是卖肉的,每天工作的时间并不稳定。每天要起的很早去边北京周边的农村收活猪,然后还要把猪给杀了切成大块的猪带回到北京来卖。有时候生意好的话,只需要一个早晨便会将整只猪全都卖完,还没到中午的时候老七就已经回到了家里,洗完澡准备再到床上去休息。

    住在老七左边的是一对年青的夫妇,看样子不过是二十一二岁左右,是两个知识分子。平日里对老七也是礼敬有嘉,并没有因为他的职业而对他有所歧视,而且这夫妇两也是老七的一个常期顾客,所以每当这夫妇两要买肉的时候,老七总会多给他们一些。两夫妇白天要上班,所以家里也是很安静,可是一到了晚上之后,总能清楚的听见那用木板搭成的床摇曳的声音,让老七总是无法安然入睡。

    住在老七右边的是一家三口,中年夫妇两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儿,每天总是起的很早,搬着一把小凳子坐在楼道里面高声的朗读着老七听不懂的英文。住在老七对面的是个二十来岁的女孩子,听她说话的口音似乎-->>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