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多少事 第一九一三章 谁是乱臣贼子?(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桓秀下意识的想要骂几句,可是又硬生生的憋住了。

    他一向是讲原则、讲道理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隐姓埋名、从一而终,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孙无终做的没有什么错。

    他是一个再合格不过的“间”了。

    并且孙无终既然卧底这么长时间,其本人没有什么破绽也就算了,手下人里肯定也有大量关中都督府的奸细,说不定都已经在军中织成一张情报网了。

    桓温大军的一举一动都在关中军队的严密注视之下。

    而之前徐州、淮北、马头,这些地方一连串的战事,看上去是桓温在从容的且战且退,说不定只是人家关中都督府在那些方向上不好同时汇聚两淮、荆州和河洛等地的兵马,所以在引导着大司马进入到寿春这个既定战场罢了。

    时至今日,明明在人数上并没有劣势的大军,却被分割在几个区域,各个区域都是绝对的劣势,谁敢说这其中没有计谋?

    而孙无终在这其中显然也扮演了很重要的引导角色。

    “你骗人还挺厉害。”桓秀苦笑一声,“既然你我分属敌人,那多说无益!”

    说罢,他催马就要带队向南冲锋。

    但孙无终竟然直接不顾亲随的阻拦,越众而出,直接向桓秀行来。

    这着实让桓秀的麾下士卒们吃了一惊,下意识的抽刀,但桓秀打量着独自一人的孙无终,摆了摆手:

    “既然其敢孤身而来,便是有话要说,我等不可失了礼数,岂不是显得怯懦?”

    亲卫们:······

    少将军,我们现在可是在突围啊,不是你和孙无终寒暄的时候。

    桓秀似乎看出了他们的疑惑,伸手指了指前方说道:

    “敌军已围困万千重,所以早一时、晚一时,又有何区别?”

    就在他们行进之间,关中军队这边自然也不可能是一点儿动作都没有,更多的步骑已经脱离主战场,包抄或者追逐上来,而就在桓秀面前的那支步骑,人数达到了两三千人,完全足以挡住桓秀突围,并且主将也亮明了旗号。

    河东军,沈劲!

    在关中军队的各级将领之中,有出身朝廷的,比如谢奕、朱序这些,面对旧日同僚、昔年战友的时候,他们难免也会意气用事、夹杂私情,这是难免的。

    也有和朝廷半点儿关系都没有的,比如苻黄眉和邓羌,他们动手的时候自然没有半点儿顾及,大家公事公办。

    但是这要说和朝廷有关系,而且还是仇家关系的,那就只剩下眼前的沈劲了。

    横行吴中的沈家沦为寒门、一蹶不振,这其中牵扯着沈家和朝廷、琅琊王氏之间复杂的恩仇,而沈家主要的报仇目标,显然还是朝廷。

    历史上的沈劲,不得朝廷重用却还期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战功为沈家洗刷耻辱,最终孤军守城、慷慨战死。

    但现在的沈劲,在杜英的麾下如鱼得水,自然也就不会想着去贴朝廷的冷屁股,也不会反思是不是沈家之前真的有过错,更不会不得不隐忍和忽略一件事——为什么一场动乱下来唯一背锅、唯一祸及子孙的就是沈家,助纣为虐的荆州世家依旧呼风唤雨、始作俑者的琅琊王氏甚至还水涨船高。

    如今的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只需要向朝廷宣泄这些年沈家的委屈和不满就足够了。

    因此杜英派遣沈劲拦在前面,就是告诉桓秀,不想投降的话,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桓秀反倒是放平心态了,横竖都是一死,早晚而已,反倒是不如听一听孙无终还能说什么。

    走马身前,孙无终盯着桓秀,沉声说道:

    “我家都督清君侧、除乱党,如今少将军大势已去,令尊甚至也变成了我军阶下囚,所以少将军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桓秀冷声说道:

    “我等忠君为国,尔等作践社稷,到底谁才是忠臣、谁应是乱党?”

    孙无终也没有打算在桓秀面前继续唱高调,笑着说道:

    “我关中都督府上下,或许很难说忠诚于朝廷,但是至少忠诚于天下百姓。而想来大司马也和我们相差无几。”

    换而言之,咱们都想着取而代之,都不是什么好人,就不要在这里互相比拼谁才是司马氏的忠臣了。

    桓秀微微颔首:

    “所以各为其主,还有什么好说的?”

    “何来的主?”孙无终扬起马鞭指了指淝水对岸,“尔部已-->>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