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进行革命工作,并于十二月由纪十化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至于刘江奇,由于山东分局曾有指导,要求在峄滕铜邳地区建立秘密县委,故峄县委研究后决定由刘江奇担任秘密县委书记,由王磊、李益民担任委员。
峄县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运北办事处,由运河支队副支队长孙武仁兼任办事处主任。
童青峰在上黄邱主持了连队政治工作会议。
在这个会议上学习了毛 泽 东主 席关于整治三风的报告——“整顿学风、整顿党风、整顿文风”,要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其中心是反对主观主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在学完整风报告之后,听取了各单位情况的汇报,然后研究部队现状,统一对部队情况的认识,最后研究加强连队政治工作建设的措施。
会议认为:
一,领导层和部队的团结状况已有很好的改善,互不合作,不能集中统一指挥的现象已不复存在。由于精兵简政、干部下放,连队政治委员制度的建立,党的威信、政治机关的威信,连队政治工作人员的威信,得到普遍提高。反对政治工作和反对政治工作人员的现象已克服。由于时事政策教育加强,干部战士的抗战胜利信心有所提高,开展拥政爱民活动,严格群众纪律,军民关系更加密切。部队数量虽然缩小,但由于投机分子在危急情况下的叛逃,部队已纯洁得多,战斗力也有所加强。
二,上、中层军事干部多为中年地方党外干部,他们土生土长、人熟地熟,与地主上层和人民群众联系极为密切,社会阅历深,绝大多数抗日坚决,战斗勇敢,在政治上要求进步,但政治思想水平不高,军事政治素养亟待提高。
三,战士成分多系贫苦青年农民,思想比较单纯,也有少数行全出身和国民党游击队、土匪、伪军中的游离分子,思想复杂,坏习气多。连队中有的是父子兵、有的是师傅徒弟、师兄弟、仁兄弟、更多的是乡邻、亲戚封建家族关系。因此改变由此产生的落后思想,工作异常艰难。
四,基层干部战士的主流思想,是具有坚决抗日、要求进步和解放自己的愿望,能够吃苦,对艰苦生活没有怨言,要求学习政治、学习文化。但游击习气、乡土观念,极端民主化思想浓厚,部队中还有拜仁兄弟、拜干亲的现象。由于缺乏政治教育,革命道理懂得少,对坚持久战,渡过困难,争取抗战胜利,在思想认识上模糊不清。少数人遇到恶化环境,易于动摇,逃亡现象和请假不归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敌人施行策反之下,也有拖枪投敌者。
五,部队中党的基础工作不一,个别连队基础比较好,建有党的支部,但党的活动不公开。半数连队中只有个别党员,有的还没有党员。青年队、俱乐部等群众性组织也不健全。
六,支队领导层和中层干部,积极支持政治机关的工作,希望部队在政治思想上迅速得到整顿和提高。但对于干部的认识和使用,门户之见、山头主义,宗派主义则明显存在。
七,政治干部,多系外来干部,有的是红军干部,有的是经过学校培养或从兄弟部队调来,有工作经验,少量是本地干部,其中有的是从地方党员干部中选来部队工作的,有的则是从班排干部中培育选拔而来的,各有特长,但都是青年,缺少社会阅历,他们对党忠诚、对工作热情、作战勇敢、组织纪律强、执行党的政策好,能够吃苦耐劳,待人热情诚恳,事事处处能起模范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和战士打一片。其主要问题是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片面性,对部队现状缺乏全面正确估价,看不惯部队的某些落后现象,有的存在不安心工作的情绪,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看不惯的问题是:
——认为这个部队是一个联合公司,军内、党内都要搞什么统一战线,执行任务、处理问题都要搞照顾到山头、照顾这是谁的部队,那是谁的部队。认为共产党的队伍应当真诚坦白,有什么就说什么,对人都应一视同仁,现在是提个什么意见,不是怕伤害这个,就是怕伤害那个,还怕伤了某人的面子。
——认为部队里到处都是封建关系,父子兵、师傅徒弟师兄在一起,家族、亲戚关系更多,到处是叔叔大爷、表叔表侄,跟共产党队伍里的革命同志关系混在一起,不好做工作。本来把某个人的思想做通了,可是遇到他的亲戚本家、师兄弟类的给他一捅,思想就有了反复,甚至把事情弄坏。
——认为部队天天穿着便衣,终日在敌占区、游击区搞活动,吊儿郎当,不像个部队的样子。
会议要求全体政工干部,在思想认识上来个大转变,以适应加强部队政治工作建设的需要。要求各部队在独立活动中,政工干部要学习做统一战线工作,做敌伪军工作。支持某些部队利用收徒弟的办法来扩军,利用拜仁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