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 第167章 猴急的老朱!文武分治!(求月票!)(4/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之权,最后就彻底演变成了中枢宰相实质控制了军权,枢密院完全成了空头摆设,枢密使和枢密副使成为了荣誉头衔。

    往后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常兼任枢密院使。

    像是岳飞、韩世忠等人,在被收缴兵权之后,都被授了枢密院副使的官职,实际上就是明升暗降。

    而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于三点。

    一,相权的独立,以至于相权追求进步扩张,自然就要侵蚀枢密院的掌兵之权。

    二,宋朝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经过五代十国之后,对武人极度不放心,担心枢密院武人军权过甚,纵然是设立了枢密院,枢密院依旧是以文臣掌正使,武将根本没有决策之权,本质上还是从国家层面对武将进行持续性打压,二府之争,究其说到底还是文臣之争。

    三,皇权的不够集中,以至于就算后世之君有心制衡,也无力再造平衡。

    然而这些问题,在大明统统都不存在。

    首先,在大明就压根不存在相权这玩意,内阁就不存在侵蚀武阁的条件。

    不论是内阁还是武阁,在设立之后,其本质上的职能都只是天子的政务秘书和军事秘书,一切决策权和最终解释权都在天子手中。

    其二,定下文人治文,武人治武的祖制铁律,设立文武阁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提高军人武将的地位,确保庙堂上的文武共治、文武平衡,这一个出发点和宋朝老赵的打压武人亦是截然不同。

    其三,武阁和枢密院的根本性质不同,设立武阁,其实就等于天子亲掌兵权,反而会加固天子对帝国军队的掌控,更不用担心出现什么武人军权过甚之事。

    “休息一刻钟,我们再继续上剩下的实践观察课。”

    言罢。

    季伯鹰也不管这帮人有没有想通这个问题,给了老朱一个来我房间的目光暗示。

    随即折身下了讲台,沿着红木楼梯往阁顶雅间而去。

    老朱心头一喜:可以看核弹了!

    一脸猴急,带着阿标,匆匆是跟着季伯鹰上楼。

    老朱上一次这么着急的时候,还是和他家妹子的洞房花烛夜。

    老朱棣和朱老四以及小朱四,老中青三个朱棣互视一眼,纷纷是起身跟在屁股后头。

    (本章完)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