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季伯鹰不可能一直傻等着各个时空的时间慢流,该快进的时候还是要快进。
“兄长,这其中有什么问题吗?”
老朱眉头微微皱起,下意识脱口问道,他其实已经感受到了效果,觉得很是不错。
“嗯。”
季伯鹰深吸了口气,随后站起身来。
“阿标方才所讲的几点,从改制本身上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
“只不过这种兵制的变化,实际上都是治标不治本,哪怕是在全国十三道设立军区的做法,亦是如此。”
‘治标不治本?’
闻言,一众天子储君都是神色微凝,无不是认真听了起来。
尤其是第一期的天子储君,他们都是上过关于兵制的那一节课,随着阿标刚才的讲述,多少都有点想起了当时的上课内容。
‘仙师在之前的课上的确是着重提及过,每一朝具体的兵制改革需要根据不同时空的现实情况去制定。’
‘不管怎么改,核心目的,是为了在制度上提高军人武将的地位。’
座位上的阿标心头一紧。
他突然意识到一个很是严重的问题,并且他也犯了这个问题。
而且或许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他犯了,其他人也一并如此。
那就是,死板。
‘我们只是遵照仙师先前课上所说的那几点去改了,这最后一句最重要的话反而是没有记牢,没有去自我思考。’
‘仙师授课,素来是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宗旨。’
‘刚才我的回答,必然是令仙师很是失望。’
深吸一口气,阿标凝目看向讲台上的仙师,眼神中透着浓浓愧意,似是觉得自己身为学霸,辜负了仙师的殷殷期待。
“都听好了。”
季伯鹰负手腰后,站在这讲台中心,扫过这帮天子储君。
话音落。
座位上的众天子储君,无不是霎时腰板挺直。
“如何从根本上去解决武将地位的方式。”
季伯鹰微微折身,拿起这笔架上蘸好了墨的斗笔,笔走龙蛇而过,在这面板宣纸之上,写下了四个字:军政分离。
“一,设立与内阁相对应的武阁,帝国一应兵马、戍卫军伐之事,皆由武阁出,内阁只有参议知情之权。”
“二,定兵部尚书之职,兼内阁阁臣与武阁阁臣,担任两阁之间的桥梁。”
这一点设置,很像后世的国防部长,既是国务委员,又是军事委员。
“三,这一点切记不要忘记,军事指挥权、将士升迁调度之权、一应军需辎重调配之权,皆归天子,武阁所拥有的是对天下军马的日常训练之权,其他一应流程与内阁相同,对军务大事只有拟票之权,最终生效要有天子的批红盖印。”
“四,定下祖宗铁制,文武分离,文人治文,武人治武,武阁之臣不可由文臣入阁,同样,内阁之臣不得由武将担任,并内阁与武阁之职能,不可交替取代。”
祖制这玩意,虽然不能确保贯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打破制度者的掣肘,能起到一定效果。
先前就已经说过,世上没有完美的制度,也没有亘古的制度,只有相对来说更为长久的制度。
话音落。
这座位上但凡是读过宋史的天子储君,脑子里都是升起了两个词。
‘中书门下。’
‘枢密院。’
阿标听完之后,眉头紧皱着。
‘不对,仙师所言,再结合我大明之情况,这比宋朝两府制要完善太多了。’
季伯鹰扫过这帮正在思索的天子储君,实则大概猜到了他们心中所想。
宋朝二府制,本质也是搞了一套军政分离。
只不过老赵搞这一套的想法,并不是要保障武将地位,而是为了削减相权,用枢密院分相之军权。
故而,就会发生一个问题。
因为君权的相对不集中,相权的削减不彻底。
先前已经讲过了,所谓相权,是在一定程度上有独断之权。
以至于当皇位传至宋朝第三位宋真宗时,枢密院就已经被相权侵蚀。
先是军需物资之权,后是武将任免之权,然后是国防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