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为太子殿下,所言甚是!」
蓝斌又道:「但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时,不一定就要组织胥吏、兵卒考试。大可利用这次解决试行商税问题的契机。」
「从朝廷各个衙门,抽调部分胥吏,组建税务局。专门负责征收商税。」
「这既是给胥吏的一个考验,也是堵朝廷官员们的嘴。如果胥吏们能将征收商税事务担起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皇上则可以顺势提出从胥吏、兵卒中选取干吏,充实衙门。如果胥吏辜负皇恩,皇上则可以只字不提。」
「只要皇上没有下旨宣布,组织胥吏、兵卒考试当官,朝廷官员们知道了,也无可奈何!」
朱元璋眼睛一亮,一下子明白蓝斌的深意,还没来得及开口。
朱标瞧见朱元璋意动,连忙道:「表弟,你的建议不错。但你考虑过没有,试行商税是朝廷大事。」
「朝廷官员们岂能允许试行商税这种大事,交给一群胥吏去办?」
「又岂能允许朝廷为那些胥吏,组建一个新衙门?」
朱元璋一听,按下心里的冲动,又看向了蓝斌,想看看蓝斌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事,臣也考虑过!」
蓝斌笑了笑:「如果朝廷官员们不同意,大可将应天府一分为二,一部分从朝廷官员中,挑选人手来征税。一部分则从胥吏中,挑选人手来征税。」
「双方进行比较,以商税征收结果,论输赢。」
「表弟,你就这么相信胥吏,能担当大任?」朱标眉头一挑,有些狐疑道。
蓝斌的这个提议,让他无话可说。
相信拿到朝堂上去说,朝廷官员们即便是有气,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他不明白,蓝斌哪儿来的底气,这么相信胥吏,能担当大任。
着实让他很费解。
蓝斌看了看朱标,迟疑道:「太子殿下,臣可以说真话吗?」
「自然是让你说真话!」朱标脸一黑,这是几个意思?合着你还想糊弄我?
蓝斌看了看朱标,又看了看朱元璋,讪讪一笑道:「其实臣不是相信胥吏能担当大任,而是臣觉得胥吏、兵卒等群体的人,都有人才。」
「他们只是缺少一个机会而已!」
别看古代胥吏的地位不高,实际上他们才是各个衙门的中坚力量。衙门里很多事,都是经他们的手才办成的。
尤其是地方上衙门,除了县令、县丞、县尉是官之外,其他职位全都是吏。
没有胥吏的辅助,地方衙门的三个官,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玩不转。
更何况古代读书人中,不乏读书读傻了的迂腐酸儒。
这种人到了地方上,除了两句之乎者也,什么事都办不了。全靠胥吏撑着。
当然,最重要的是,从胥吏群体中挑人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不管最后胥吏输了,还是赢了,整个胥吏群体,已经进了朱元璋的视野。
即便是这次朱元璋不动心,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等下次朝廷缺人缺疯了,绝对会想到胥吏、兵卒等平时被忽视的群体。
「表弟…」朱标皱了皱眉,正要说话时。
朱元璋一锤定音:「行了,按照蓝斌的建议先试试,有咱们盯着,有问题也可以及时制止!」
「是,父皇!」朱标无奈道。
朱元璋看了看蓝斌,又道:「蓝斌小子,咱以前许你的上奏之权,不是摆设。以后你发现试行商税,或是朝廷任何事,有问题。可以直接上奏。」
「不必去找什么证据。需要查什么,咱会让锦衣卫去查。明
白吗?」
「父皇,这个不妥,表弟是武勋,不是言官。许他风闻奏事之权,有违朝廷法度!」朱标脸色微变,急忙道。
蓝斌本来还没想到这茬,听朱标这一说,才意识到朱元璋许下的上奏之权,还真是风闻奏事之权。除了没穿上御史官袍,单以权力而言,几乎和言官差不多。
他一个堂堂勋贵之后,岂能去干些打小报告的事。
尤其是那些言官是文人,和朝廷其他官员是同类,言官打小报告,是他们文人内部的争斗。而他一个勋贵,拿着风闻奏事之权,去打小报告。
怕是会被朝廷文官群体围攻。
这种烫手山芋,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