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第三十章 精度还要高一倍!(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他把新型号的电机直接连接到旧齿轮组上了,这怎么可能行得通!”旁边一个懂行的工程师一看,整个人都急了。“那两套东西的型号、功率、转速比完全不匹配,强行装在一起,一开机电机就会过载烧毁,或者齿轮当场崩碎。”

    “这简直是乱来!教科书上可不是这么教的!”

    众人又开始嗡嗡地议论起来。

    在这些科班出身的工程师看来,这种操作方法,跟胡闹没什么两样。不同年代、不同国家制造的设备,标准完全不同,硬是凑合在一起,不出事故才怪。

    人群里,那个头发花白的八级老师傅,却看得入了神。

    他跟这些老机器打了一辈子交道,对每个零件的暗伤和磨损都了如指掌。他的目光锁定在陆扬手上,心里紧张起来。

    这个年轻人,他下手拆解的每一个部位,都正好避开了机床磨损最严重的地方。

    陆扬更换新零件的安装位置,正好绕开了主轴上一处只有老师傅才知道的、因为长期受力而产生轻微变形的区域。他甚至还随手紧固了一下某个看起来完好的支架,就好像他知道那根铸铁杆件的内部已经出现了金属疲劳的微裂纹。

    老师傅心里咯噔一下。

    这个年轻人……他对这台废铁的了解,比自己这个维修了一辈子的人还要清楚!

    他这是在改造这堆废铁,用的方法他们完全无法理解。

    陆扬手上的工作没有停。

    他将那块新的控制面板接上电源,接下来的举动让所有工程师都无法理解。

    他没有使用任何外部设备,直接在那块小小的屏幕上,飞快地敲击起一行行的字符。

    “他在编写程序!”有人看明白了,喊了一声。

    “我的天,他是想让计算机实时计算,算出旧齿轮的磨损量和传动延迟,然后让新电机自动调整输出,把这个误差给补偿掉?”

    这个想法一说出来,周围的工程师都不再说话了。

    用软件,去弥补硬件的缺陷?

    这种方法,他们只在国外的学术期刊上见过理论构想。现在,居然有人把它用在了一台几十年前的工业垃圾上……

    这已经超出了他们对技术的理解。

    时间就这么一点点过去。

    也就半天的功夫。

    等陆扬接上最后一根线,直起身子的时候。一台外形奇特的机器,就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它还是那个锈迹斑斑的笨重外壳,但在原来应该是手摇轮盘和老式电闸的位置,却多出了一块闪烁着蓝色背光的小屏幕,显得格外醒目。

    陆扬拍了拍手上的灰尘,走到那个新的控制面板前,手指在上面随意的敲击了几下,输入了一串加工指令。

    然后,他当着所有人的面,按下了那个绿色的启动按钮。

    嗡——

    没有老旧机器启动时刺耳的金属摩擦声,也没有“哐当哐当”的剧烈晃动。

    一阵顺滑平稳的电流声,从机器内部响了起来。

    接着,所有人都睁大了眼睛,看着镗床那根粗大的钻头开始旋转。它的速度越来越快,整个过程没有一丝卡顿。钻头接触到一块作为测试品的废钢,按照屏幕上显示的加工路线,开始进行切削。

    嗤嗤嗤——

    切削下来的金属屑,卷成均匀的螺旋状,一片片掉落。整个加工过程,那台沉重的机床只有极轻微的震动。

    几分钟后,加工结束。

    一个负责质检的工程师反应过来,抓起千分尺就冲了上去。他把测量探头小心翼翼地贴在那个刚刚切削完成的弧面上。

    下一秒,他整个人就僵在了原地,死死地盯着仪器上的数字,眼睛都不眨一下。

    “精度……”

    他喉咙里像是卡了东西,半天才挤出几个字,连带声音都在颤抖。

    “精度……零点……零零二毫米!”

    他猛地抬起头,对着周围的人大喊:“比我们厂那台从德国进口的、精度最高的机床,精度还要高一倍!”

    这句话,让整个车间都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看着眼前的事实,说不出话来。他们看看那台正在缓缓停止运转的机器,又看看站在旁边一脸平静的陆扬。

    “这……这……”

    陈总工嘴唇颤动,他快步走过-->>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