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华夏的史诗 周天星斗推演(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张清源教授隐居在香山脚下的一处古朴院落里。青砖灰瓦,竹林掩映,与世隔绝。

    当陈远顶着黑眼圈,带着整理好的资料、素描本和满腹的惊疑赶到时,老人正坐在院中的石凳上,慢条斯理地烹着一壶普洱。茶香袅袅,与山间的雾气交融,平添几分超然物外。

    “老师,我……” 陈远迫不及待地开口,却被张教授抬手制止了。

    “先喝茶,定神。” 老人将一盏澄亮的茶汤推到陈远面前,目光平静如水。

    陈远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坐下,端起茶杯一饮而尽。温热的液体滑入喉咙,稍稍驱散了些许连日的焦虑和疲惫。他随后将平板电脑和素描本推到张教授面前,尽量简洁而清晰地将自己的发现、星图异变以及跨文化文献比对的结果和盘托出。

    张教授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惊讶的表情,只是偶尔端起茶杯啜饮一口。他仔细地看了陈远手绘的星图,手指在那指向东方的矢量箭头上停留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精光。

    良久,待陈远讲完,老人才缓缓放下茶杯,目光深邃地看向他:“小陈,你相信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我们所传承的历史,仅仅是你我在书本上看到的,或者用考古铲能挖出来的那么浅薄吗?”

    陈远一怔,这个问题太过哲学,也太过突兀。

    张教授没有等他回答,颤巍巍地起身,走进书房,片刻后取出一个样式古朴的木盒。打开木盒,里面是一枚非金非木、触手温润的令牌,令牌上雕刻着繁复而流畅的云纹,中央是一个古老的篆文——“籥”(yuè),有锁钥、管籥(关键)之意。

    “带上这个,” 张教授将令牌郑重地放到陈远手中,“去一个地方。地址我发到你手机上了。你的发现,尤其是这幅星图,或许比你自己想象的更重要,能帮上一些……正在为此努力的人。”

    “老师,这到底是……” 陈远握着令牌,感觉沉甸甸的,仿佛握着一段沉重的历史。

    “去了你就知道了。” 张教授摆摆手,重新坐下斟茶,不再多言,“记住,眼见未必为实,但心感往往为真。保持你的洞察力,也保持你的……敬畏之心。”

    带着满腹的疑云和一丝莫名的使命感,陈远离开了香山。按照手机上的地址,他来到了北清路附近一处挂着“华夏传统文化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牌子的机构。建筑风格很现代,但细节处透着中式韵味,门口守卫森严,更像是某种保密单位。

    在出示了那枚云纹令牌后,门口身着深色制服、气质精干的工作人员眼神明显一变,态度瞬间变得极为恭敬。经过严格的身份验证和安检,他被引领着走进建筑内部。

    穿过几重需要权限的自动门,进入一部需要特殊指令才能启动的电梯。电梯并非上行,而是以极快的速度下降,数字显示到达了地下极深之处。

    当电梯门再次悄无声息地滑开时,眼前的景象让陈远呼吸一滞,彻底愣在原地。

    这是一个难以估量其规模的巨大地下空间,穹顶高远,模拟着深邃的夜空,甚至有流云缓缓飘动。空间的风格极其奇特,完美地融合了最尖端的科技与最古典的东方元素。

    巨大的全息投影屏上,流动着以《禹贡九州图》为底、叠加了实时全球能量流动、气象数据乃至更深层难以理解的信息流图像;身着各式服饰的人员步履匆匆——有穿着现代西装或实验服的,有身着简洁道袍或儒衫的,甚至还有几位僧侣打扮的人正在与一群看着像程序员的人激烈讨论;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宁神的檀香,与大型计算机服务器运行的微弱嗡鸣声奇异地混合在一起。

    “欢迎来到‘文明保障理事会’,陈远博士。” 一个温和而清晰的女声在一旁响起。陈远转头,看到一位戴着无框眼镜、梳着利落马尾、身着干练中式立领制服的年轻女性,她正微笑着看向他,“我是林璇,理事会信息分析处高级专员。张清源教授和李靖主任已经等候你多时了。请跟我来。”

    李靖主任? 陈远的心脏猛地一跳,这个名字带来的联想让他有些恍惚。

    林璇似乎看出了他的惊讶,一边引路一边淡然解释:“代号而已,理事会成员大多使用历史人物代号,便于区分职责领域,也是一种……传承。”

    他们穿过繁忙的主厅,来到一侧的环形走廊,进入一间标着“战略推演中心”的房间。这里比外面稍小,但更加肃穆。房间中央是一个巨大的、如同沙盘般的立体投影平台,此刻正显示着与陈远手绘星图有几分相似,但精细复杂了千万倍的宇宙动态模型。

    一位身着深蓝色中山装、身姿挺拔如松的中年男子正负手立于投影前。他面容刚毅,目光如电,即使静静地站在那里,也-->>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