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双姝记 第70章 冰成功成结善缘(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三日之期刚过,吴氏那边便传来了好消息——硝石制冰,成功了!

    消息传到内宅,周氏与林望舒婆媳二人皆是喜上眉梢。

    林望舒当即吩咐,先用第一批洁净的冰,依着先前承诺,给王煜、黎小昕并府里几个得脸的下人孩子,做了些简单的冰镇酸梅汤和绿豆汤。

    孩子们捧着那沁凉剔透的碗盏,小口啜饮着前所未有的冰凉甘醇,一个个眼睛瞪得溜圆,发出满足的喟叹。

    王煜更是拉着林望舒的衣袖,眼巴巴地问:“娘,明天还能喝吗?”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兑现了对孩子们的诺言,婆媳二人心中亦是满足。

    既验证了效果,冰饮铺子的筹备便紧锣密鼓地张罗起来。

    周氏给的那个铺面位置尚可,稍加整理,挂上“清凉居”的朴素招牌,便择了个晴日开张了。

    铺子里主要售卖冰块,也兼卖几样简单的冰镇饮子,如酸梅汤、绿豆汤,甚至尝试着用捣碎的鲜果混合少量乳酪和糖水,做成简易的“冰碗”,价格定得颇为亲民。

    开张不过几日,在这日渐炎热的北地小城,便引来了不少关注,虽因成本所限,利润不算丰厚,但胜在需求稳定,口碑渐起。

    这一日,三堂婶王孟氏风风火火地登门了。

    她与周氏在花厅坐下,寒暄几句便切入正题,原来是她娘家在邻镇,听闻王家弄出了稀罕的冰饮,便想从中牵线,由她定期从“清凉居”采购一批冰饮,运回娘家镇上售卖。

    “嫂子,望舒,你们是不知道,我们那镇上,如今也热得有些慌了,这等解暑的好东西不是很好买。

    这还没到最热的时候呢,等入了伏,只怕更是抢手。这生意,我看做得!”

    王孟氏说得两眼放光。

    林望舒与周氏对视一眼,都觉得这是好事。

    既能拓宽销路,又能加强与三房的关系,便爽快地应承下来,与王孟氏商定了供货数量与价格,签了简单的契书。

    送走干劲十足的王孟氏,婆媳二人心情颇佳。

    然而,刚送走一位亲戚,门房便又来禀报,说是新任县令夫人刘氏递了帖子,请求拜见。

    婆媳二人闻言,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

    这位新上任的县令,她们所知不多,只知其姓胡,是寒门出身,凭科举入仕,据说是中了进士后,不知因何故被贬谪到此地。

    至于这位县令夫人刘氏,背景更是模糊,只听说是与原配夫妻,同样出身寒微。

    周氏天性谨慎,尤其涉及官场,更不愿多惹是非,沉吟道:

    “望舒,咱们身上还带着孝,不便多见外客。况且这新县令底细不明,贸然相见,万一牵涉进什么是非,反为不美。不若寻个由头推了吧?”

    林望舒却有不同的想法,她分析道:

    “娘,咱们身上有诰命,论品级在她之上,她来见我们,本就该她守着规矩。

    寒门出身,往往意味着在朝中根基浅薄,少有盘根错节的背景,不易引出大麻烦。

    这位沈县令被贬至此,却未丢官身,可见要么得罪的人权势不算滔天,要么只是不得上头欢心,并非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

    此地天高皇帝远,咱们结个善缘,总比平白得罪人强。不如先见见,看看这位刘夫人是何等人物再说。”

    周氏见儿媳思虑周全,且不怕麻烦,便也点头同意了:

    “既如此,便依你。你如今是当家主母,这些交际应酬,你拿主意便是。”

    她心里也明白,望舒骨子里还是更欣赏与读书明理的人家交往。

    次日,县令夫人刘氏如约而至。

    她穿着半新的藕荷色夏衫,料子普通,头上也只簪了支素银簪子,打扮甚是简朴。

    见到周氏与林望舒,她依礼下拜,动作间略显生涩局促,显然对高门大户的繁琐礼仪并不熟稔。

    然而,当她抬起头时,眉眼间却是一片清明坦荡,并无谄媚之色,举止言谈虽直率了些,却自有一股不卑不亢的气度。

    周氏与林望舒皆是阅人不少,见刘氏如此情状,非但没有轻视,反而心生几分好感。

    寒暄不过两句,刘氏便有些接不上那些官眷间惯常的虚词套话,脸上微红,索性直接说明了来意:

    “老夫人,王夫人,妾身今日冒昧来访,实是有事相求。”

    她语气带着几分-->>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