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此富饶的资源条件下,大规模推进工业化并非难题。
这种通过发展战略实现弯道超车的设想绝非空想。
加之庞大的人口资源,为江白提供了巨大的战争动员潜力。
按照自然的发展逻辑,若未能成为世界级的军事强朝,那简直违反了历史的必然趋势。
事实上,从历史的多个分支轨迹来看,确实是这样的。
只要给江白足够的时间发展,挡住他的王朝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该朝最终崛起时,小鬼子将面临如何应对江白的强烈反击。
就在江白沉浸于未来发展和规划的思考中时,三番公基的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三番公基严肃地说:“江军团长,作为派来的会面使者,我必须明确告诉你,我们绝不会接受这些无理的要求。”
江白听后,直接回应:“那么,我们就继续战斗吧。”
这简洁的回答立刻承运住了三番公基任何进一步的长篇大论的可能。
显然,三番公基意识到会面已无法继续。
他深吸一口气,从座位上站起来,对江白深深一鞠躬:“那么,江军团长,我就此告辞。”
当小鬼子代表团离开后,从旁边的屏风后走出的汤麟带着一丝冷笑说:“这些家伙表面光鲜,其实内心已经在密谋对付你。
怕是他们已经在策划如何将江白碎尸万段了。”
杨廷听后表示赞同:“确实,他们的表面工夫做得很到位,足以欺骗许多人。”
江白并未对两人的评论多作评价。
经过一番沉思,杨廷问道:“江军团长,你认为敌人会接受那些条件吗?”作为专门的外交会面代表,杨廷自然对承运省资源的回收非常关心。
如果能收回那些重要的矿场,自然会让他感到欣喜。
江白摇了摇头,随后带着微笑说道:“那根本不可能。
虽然我们在战场上已经取得了一些优势,但距离真正重创敌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不管怎样,敌人是不会接受那些条件的。”
“尤其是关于包岛和那笔巨额战争赔偿,我们更不能抱有任何希望。”
听到江白这样解释,杨廷显得有些失望:
“那真是太遗憾了,如果我们至少能够收回一些资源,我们的努力就能载入史册。”
江白以安慰的语气回答:“别担心,这次没能收回的,未来我们还有机会。”
“心情还不错,我打算去做点令人振奋的事情。”
杨廷出于好奇问道:“江军团长,你打算做些什么呢?”
他本以为江白可能是去餐馆或者逛街放松一下。
然而江白的回答却出乎他的预料,只见江白一边整理他的军装一边轻松地说:
“去消灭几千小鬼子,解解气。”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双方展开了几轮紧张的会面。
期间,江白表现出坚决的立场,对于任何引起不满的事件,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命令前线部队对敌方进行猛烈的战术轰炸。
这种做法进一步加重了小鬼子的负担,使得他们的境况愈发凄惨。
江白的冷酷更达到了极点,他在电报中特别要求在每次炮击前必须朗读小鬼子将领的罪行,以此点燃士兵心中的仇恨并提供一种情绪宣泄的方式。
每当猛烈的轰炸结束后,小鬼子士兵们会极其愤怒地谴责他们的指挥官。
虽然一些敌方武官清楚这是江白的精心策略,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公然直接的战术让他们难以有有效的应对。
他们内心深处迫切希望这场战争能够尽快结束,不再是单方面的被动接受打击,避免更多无谓的伤亡。
小鬼子陆军的不满情绪迅速升温,呼吁和平的声音在内部日益高涨。
随着陆军伤亡人数每日递增,一些激进主义者甚至建议将他们的将领送上军事法庭,以此平息在轰炸中牺牲士兵的怨灵。
在这种背景下,小鬼子的大理寺门面临巨大压力。
一方面,军火商不断施压要求尽快解决问题,以全力推动国内的军火生产线,并向西洋列强销售大量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