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434 虞国之亡(二)(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沈赤黔挑了十名俘虏,护送着苻坚的尸体北上,同时,也让他们替桓熙捎去劝降的书信。

    在信中,桓熙给了他们一个月的时间权衡利弊,扬言一个月后就将发兵晋阳。

    能让苻坚以帝王之礼下葬,桓熙已经在向苻氏释放了善意,倘若他们执迷不悟,便只得以武力自取。

    桓熙并不担心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虞国能够重整旗鼓。

    昨夜劫营,他俘斩五万虞军,其中大部分都是将领带着士兵主动投降。

    虽然还有将近四万虞军逃脱,但在这一战中,桓熙基本完成了对虞国主体军事力量的致命一击。

    虞国灭亡,已经不可逆转。

    悦绾领着一万轻骑趁百保鲜卑屠戮步卒之际,疾驰南下,奔行一昼夜,日行三百里,总算赶来向慕容儁复命。

    三万步骑,最终只回来了一万骑兵,慕容儁的心里憋着气,却不知该向谁发泄。

    悦绾吗?

    还是自己?

    这一刻,慕容儁内心满是悔恨,他暗道:

    ‘若有吴王在,断不至于北线大败。’

    吴王便是慕容垂。

    慕容儁知道,北线的失败,追根究底,还是他因为桓熙的离间计,而撤下了慕容垂。

    不仅是因为悦绾不如慕容垂。

    临阵换将,这对燕军偏师的士气,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故而,在闻喜会战中,燕军三万步骑几乎没有派上什么用场。

    而在闻喜会战之后,是撤是留的问题上,也是自己最终否决了悦绾撤兵的提议,让他继续带兵留在了闻喜县。

    谁也想不到,虞军的崩溃来得如此突然,那种情况下,换了是谁,其实也没多大的区别。

    慕容儁强忍晕眩感,他深吸一口气,安抚悦绾道:

    “闻喜一败,罪在苻坚,与老将军并无多大关系。”

    对于慕容儁来说,至少悦绾还将一万骑兵给带了回来,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悦绾见慕容儁替自己开脱,感动得老泪纵横,连连叩首谢恩。

    在悦绾告退后,一直凝眉不语的慕容恪当即进言道:

    “陛下,臣请火速退兵!”

    一向对他言听计从的慕容儁,此刻却没有立即答应,他反问道:

    “玄恭的意思,是要朕坐观桓熙吞并河东?”

    慕容恪又怎会甘心,但现在的局势容不得迟疑了,他解释道:

    “北线大败,必然有损我军士气,如今虞人溃散,苻坚生死不知,再无力量牵制桓熙,倘若桓熙南下,我军危矣!”

    慕容儁更不满了,他的额角青筋冒起,喝道:

    “朕尚有十万步骑!朕还没有输!河东之地,不一定是他桓家的!”

    慕容儁当然清楚让桓熙占据河东的后果,从此以往,桓熙东出,再无顾虑,还可以借由太行八陉,直接威胁河北腹地。

    所以,他不想认输,他要继续留在河东与桓熙争夺并州。

    慕容恪苦笑道:

    “陛下当然没有输,可一旦桓温得知苻坚惨败,虞国将亡,而我等又被桓熙拖在了河东,他又岂能无动于衷。”

    慕容儁闻言一怔,很快,整個人肉眼可见的沮丧起来。

    不错,还有一个桓温。

    真要让桓温知道河东的局势发展,为了将燕军逼回去,让桓熙顺利吞并虞国,哪怕是砸锅卖铁,老奴也得再度挥师北伐。

    到时候,已经被桓熙拖住的慕容儁,可不是想走就能走的了。

    “玄恭,你先退下,让朕静一静。”

    慕容儁颓然道。

    慕容恪暗叹一声,行礼告退。

    慕容儁孤身一人坐于王帐,不许外人打扰。

    光线略显幽暗的帐内,慕容儁伸手抚摸着虞国的舆图,感慨道:

    “河东大好山河,今日却要让于桓氏。”

    此时此刻,慕容儁不由遐想,如果当初不是将虞国作为抵御梁国东出的屏障,而是趁着桓熙与苻坚交战的时候,出兵袭取虞国,是否结局会有不同。

    当然,慕容儁当初之所以没有这么做,是担心领兵在外的苻坚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带兵投了梁国,与桓熙一同打向河东。

    历史上也-->>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