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430 鏖战河东(二十一)(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哟!这是第几批了!”

    守门的士兵看着跟随哨骑头目入营的吕光,调侃道。

    可见今日冒险前来梁营投诚的人数之多。

    斥候头目笑着回道:

    “大厦将倾,各寻出路罢了,他们也算识时务,不似那张遇,做了刀下亡魂。”

    这话落在吕光的耳朵里,让人听起来很不舒服,但又无从反驳。

    势穷来投之人,还有什么好讲究的。

    吕光被留在了营门处等候,斥候头目先往帅帐通禀,等了许久,才有一员小将相迎。

    “你就是吕光?”

    沈赤黔打量着吕光,询问道。

    吕光回道:

    “正是在下。”

    沈赤黔笑道:

    “家父并州刺史沈公诲劲,与你父亲做了多年的邻居,也算是旧相识,今日你们父子弃暗投明,今后便是自己人了。”

    沈劲当年当任梁国河东郡守,而吕光的父亲吕婆楼则是虞国的河东郡守,说一句邻居,倒也没错。

    吕光做出受宠若惊的模样:

    “原来是沈公之子当面,吕光这厢有礼。”

    他与父亲吕婆楼镇守河东郡多年,对梁国的情报颇为了解,当然也知道沈劲之子深受桓熙的信任,无论去哪,都将此人带在身边。

    沈赤黔今日迎来送往,可实在不轻松,他没有与吕光继续寒暄,径直领了吕光入营,前往帅帐面见桓熙。

    当吕光走进帅帐的时候,里边已经没有了别的降梁之人。

    桓熙不知道哪些是真降,哪些又是诈降,甚至在接见这些降人的时候,帅帐内都是守卫森严,提防有死士混入其中,来行刺自己。

    “吕光奉家父之命,特来拜谒梁公。”

    “无需多礼,请起。”

    桓熙说着,也在打量着吕光。

    如果说虞军之中还有哪些将领能让桓熙重视的,吕光必定名列其中。

    毕竟是征服西域诸国的能人,下层的将士蔑视这些虞国的降人,但桓熙却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如果可以的话,他也希望关东各地能够传檄而定。

    桓熙展颜笑道:

    “我早就听说吕婆楼有一子,在虞军之中号为万人敌,今日一见,果真威武雄壮!”

    吕光闻言,暗地里松了口气,他并不在乎那些守门的士兵如何看待自己,关键是桓熙的态度,至少从目前来看,桓熙对他的到来,好似期盼已久。

    “梁公谬赞,势穷之人,愧不敢当。”

    如果说别人是否真心来降,桓熙并无把握,但吕光此来,必是诚心相投。

    常言道,三岁看老。

    这话虽然过于绝对,但也未尝没有道理。

    吕光时年二十一岁,一个人的性格,到这时候差不多已经定性了。

    原时空的他,在苻坚死后,并未选择率兵东归,而是据地称制,先后自封酒泉公、三河王,又自称天王,开创了后凉政权,留在河西称雄。

    由此可见,此人对苻氏的忠诚,着实有限。

    如今眼见虞国将要败亡,吕光势穷来投,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吕光自谦过后,为桓熙献上虞军营寨的布防图。

    桓熙看着由沈赤黔转呈的布防图,暗自摇头苦笑。

    这玩意,他今夜都不知道收到了多少份了。

    但仔细想想,那些前来投奔自己的人,好像也没有比布防图更合适的见面礼了。

    桓熙将此图收好,笑道:

    “你今日能够冒险前来见我,足见赤诚之心,还请替我转告你的父亲,桓某绝不会亏待忠心于我的人。”

    说罢,便让沈赤黔送客,他没有向吕家父子提出要求,也没问他们能为自己做些什么。

    桓熙对待其余前来投诚之人,也是如此。

    与其让他们行动起来,露出破绽,倒不如继续潜伏,等待最恰当的时机,再让这些人临阵倒戈。

    事实上,桓熙自己都没想到这间帅帐,今天会这么的热闹。

    沈赤黔送走吕光时,走的就不再是营寨的正门。

    偏门外,吕光向沈赤黔告辞后,便隐入了夜色之中。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