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394 出兵之前(二)(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世子,权中书,前方就是长安了。”

    索苞来到马车旁,隔着帘子提醒道。

    以桓熙对阿满的重视,怎能不在他出行时安排护卫。

    而担负这一任务的便是有关羽再世的右郎将索苞,以及他麾下的右郎卫。

    阿满闻言掀开了帘子,放眼望去,果然见到了前方巍峨的城池。

    “终于回来了。”

    阿满感慨着说道。

    这一趟出巡,光是沿途的见闻,就让他受益良多。

    马车依然在缓缓前进,阿满将头缩了回来,他看向与自己同乘的权翼,问道:

    “父亲不日就将出征,先生是否也要同行?”

    权翼点头道:

    “不错,此战至关重要,王令君必须留守关西,自当由我为梁公参赞军务,料理营中诸事。”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桓熙不可能在作战之余,还去兼顾营寨中的日常琐事。

    因此,这就需要权翼替他分担着些,让桓熙能够心无旁骛的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临阵对敌之上。

    阿满看着权翼的脸色,小心翼翼地问道:

    “先生,你觉得,我如果主动请缨,向父亲请求随军出征,父亲是否会准许?”

    权翼笑道:

    “梁公的心思,又岂是权某能够揣测,世子大可自己去问梁公,想必梁公绝不会因此怪罪。”

    阿满闻言,不自觉地撇了撇嘴,谁不知道,整个关西就属权翼最能揣摩父亲的心思。

    不过,既然权翼都说了桓熙不会怪罪,阿满便打消了心里的顾虑,准备当面向桓熙说出自己的想法。

    阿满长这么大,桓熙让他体验了许多事情,但从未让他去到前线感受战场的氛围,这让阿满对战场有着一种向往。

    他的祖父桓温、父亲桓熙都是以军功起家,作为他们的后人,又怎能不知兵,至少阿满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阿满一直很羡慕自己的舅父谢玄,如今才十五岁,便开始在军中领兵。

    桓熙将新招募的五千近卫义从交给了谢玄。

    由于这支队伍拥有大量的新兵,因此,桓熙不指望他们能够派上用场,而是作为战场气氛组,给梁国的军势放屁添风,所以才能放下将这支新军交给自己的小舅子。

    如果桓熙在局部战斗中取得了胜势,作为追击的一方,则可以适当放他们出去见见血。

    当然,谢玄此前没有军功,突然得到提拔,还是会让许多人不服,认为他全凭外戚身份,才能得到桓熙的重用。

    不过考虑到谢玄是谢道韫的同母弟,是梁国世子阿满的亲娘舅,这一层身份比什么军功都重要。

    所有人都认为,桓熙急着让谢玄领兵,是想要替阿满在军中培植势力。

    一旦桓熙出现意外,除了他留下的那些亲信将领外,阿满也能有自己的心腹。

    谢玄十五岁开始领兵,说早不早,说迟也不迟,毕竟也算是成年了。

    他十三岁就跟着桓熙在军中历练,桓熙也相信他能挑起这副担子。

    同时代的慕容恪、慕容垂基本都是在这个年纪开始领军,桓熙稍微晚了一点,十六岁留守成都时,才开始独自带兵,并在成都城外击溃了成汉余孽。

    至于阿满,他的年纪还是太小,还只有七岁。

    在司马兴男看来,这般年纪的孩子,让他出门见见世面可以,可桓熙要是向将他带去战场上,那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当阿满回到未央宫,与父亲提起想要随军出征的时候,不等桓熙表态,便遭到了司马兴男的强烈反对。

    “不可以!绝对不可以!”

    司马兴男激动的拍着桌子。

    桓熙朝阿满苦笑道:

    “既然你祖母不允许,你还是打消这个想法,安心留在长安。”

    其实,桓熙挺高兴阿满能够主动提起这事,足以证明这個孩子不会安于享乐,而是愿意做事的,而且有着极为不俗的志向。

    阿满见状,连忙抱住了司马兴男的胳膊,撒娇道:

    “祖母,你就让孙儿去吧,孙儿又不是要上阵厮杀,只不过是希望跟随父亲,留在军中耳濡目染,相信定能有所收获。”

    这一招在过去无往不利,只要一撒娇,祖母准没辙,什么事都会答应他。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