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294 举荐子弟(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殷涓与韩伯蓬头垢面,他们的脸色也很憔悴,想来,这段时间应该是在衣不解带的照顾殷浩的病情。

    今日桓熙能够登门,前来探望殷浩的病情,二人为此由衷感到喜悦。

    桓熙与郗超只带了索苞、桓虔两个万人敌跟随殷涓、韩伯前往后院,留下沈赤黔统率郎卫在前院等候,哪怕遭遇危险,有索苞、桓虔护卫,也能杀出一条血路,与沈赤黔汇合。

    当然,这样的担心纯属多虑。

    来到病房,一进门就闻到了那呛鼻的草药味,病榻上的殷浩已经形容枯槁。

    桓熙上前握住殷浩的手,内疚道:

    “殷公为了家父的事业,竟然憔悴至此。”

    殷浩此时显得很虚弱,但他还是艰难的摇头,强调道:

    “老夫并非是为了元子(桓温字)的事业,而是不甘心被后人耻笑,世子不必为此自责。”

    桓熙没有纠结他称呼桓温的表字,毕竟名字本就是让人叫的,殷浩与桓温是少年时的好友,中年时的政敌,之后又重归于好,如今人之将死,他想怎么称呼,都由着他。

    其实桓熙也明白,如果殷浩有得选择,他肯定不愿意向桓温低头,为虎作伥。

    可现实就是,殷浩只有接受桓温的征辟,他才能够重新出仕。

    当然,有舍才有得,殷浩为此舍弃的是许多曾经的好友,譬如在北伐失败,还一心想要保住殷浩的司马昱,如今看他,有如仇雠。

    桓熙注视着病床上的殷浩,突然问道:

    “殷公可曾后悔来到楚国?”

    殷浩没有立刻回答,他沉默半晌,坦诚道:

    “每当回忆起在建康时,与旧友们度过的欢乐时光,总会心生悔恨。

    “可若是再让老夫重新选择,我依然会驱车前来。”

    桓熙闻言颔首,其实他也知道,就算殷浩拒绝征辟,没有积劳成疾,但也同样会因为心中的愁苦无处发泄,而在东阳郡忧愤成疾,不久,便撒手人寰。

    也许,这就是命里注定的事情。

    桓熙对殷浩道:

    “北方有变,我当速归,斗胆询问殷公,可还有什么事情放心不下。”

    殷浩知道桓熙这是给自己推荐家中子弟的机会,殷涓与韩伯同样清楚,当殷浩的目光扫过二人的时候,最终还是停留在了韩伯的身上。

    “伯儿,你上前来。”

    殷浩呼唤道。

    韩伯赶忙走上前,殷浩指着他,对桓熙说道:

    “康伯(韩伯字)有出群之器,还请世子将他带往关中,量才而用。”

    韩伯闻言,眸泪欲垂,哽咽道:

    “舅父,还请让甥儿留在襄阳,为舅父侍疾。”

    殷浩摇头笑道:

    “我有涓儿在身边,何需你来为我养老送终。”

    殷涓早已习惯了父亲对韩伯的偏爱,因此,当桓熙问起殷浩之时,殷涓根本就不抱希望,事实也正是如此。

    “表兄,有我在家侍奉,父亲的病情定能有所好转,你无需为此担心。”

    韩伯闻言,朝桓熙拜道:

    “伯闻世子贤名,心中仰慕已久,恨不能朝夕相随。

    “只是如今舅父患病,伯欲报舅父恩情,无心北上,还请世子宽宥。

    “待舅父病情好转,倘若世子不以伯微贱,伯当驾车来投。”

    桓熙将韩伯扶起,叹息道:

    “凡人情之所安,而有节者,举皆礼也。

    “圣朝以孝治天下,你如今要报答殷公的恩情,我又怎能强迫让你违背自己的意愿,随我北上。

    “也罢!待殷公康复,你再往长安寻我也不迟。”

    韩伯连连谢恩。

    殷浩看着外甥,眼中满是赞许。

    桓熙并没有在殷府久留,实际上,他与殷浩关系也就一般,之所以肯给对方一个推荐子弟的机会,也是因为殷浩如今这病,终究是为了他们桓家的大业而累出来的。

    离开殷府,重新坐回到马车上,桓熙并没有去往楚公府,而是由郗超指引,来到距离楚公府不远处的一座宅院。

    守在外边的护院见着桓熙、郗超,赶紧行礼,很显然,宅院中居住的人,与楚公府的关系很深,毕竟这些护院,都曾经是在楚公府当差,后来被桓-->>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