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中庭院的桂花树下,仔细装坛封口,埋了三坛女儿酒,等她将来出嫁,我再取出,与先生共醉。”
东晋上虞(今浙江绍兴)的稽含在公元304年,也就是三十八年前写下《南方草木状》一书,就有记载女儿酒,称为富家生女、嫁女必备物。
可见,生女埋酒,嫁女时掘酒请客,已经形成了风俗。
像这样的功劳,桓熙确实不怎么好赏赐,他只得将自己庶长女的女儿酒拿出来画饼。
但王猛就是吃他这一套,为之高兴不已。
毕竟在王猛看来,这可比赏他钱财要珍贵许多。
由于观看锻铁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回到长安的时候,天色已经不早,桓熙自然是要回未央宫。
桓熙进宫门前,看着马车缓缓驶向军府的方向,沉默不语。
他是了解王猛的,对方必定是要劳累到深夜,把今日出城后,耽误的政事处理完毕了再回去。
而军府只管午膳,不供应晚饭。
回到未央宫,桓熙先是安排信得过的三名奴仆,每日往桂花树下察看,看是否有人翻动过泥土。
苻洪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真要是有人效仿麻秋,往酒里下毒,他与王猛都得遭重,可别喜事变丧事。
等回去玉堂殿的时候,李媛告诉他后厨正在熬煮鸡汤,由于不知道桓熙什么时候回来,就没有提前准备。
桓熙于是尝了一些甜点垫肚子,等鸡汤送来,桓熙尝了一口,大赞:
“此汤甚是鲜美!”
就在李媛也准备给自己盛上一碗时,却听桓熙又道:
“当与先生共享。”
随即端着一锅鸡汤出门,交给亲随,与他直奔军府。
此时军府中的僚佐都已归家,只有王猛的厢房还在亮着烛光。
桓熙从亲随手中接过鸡汤,端着就兴冲冲往厢房走,人未到,声先至:
“啊哈哈哈,鸡汤来喽!”
然而一进门,就看见王猛的妻子正在陪着王猛用膳。
原来是王氏用食盒装着,把饭菜给王猛带了过来。
桓熙这才知道,都是自己想多了,王猛家有贤妻,又怎会让他饿肚子。
夫妻二人见到桓熙都很惊讶,赶忙起身行礼。
桓熙笑道:
“无需多礼,我以为先生无暇用膳,特意取了鸡汤与你同食,想不到嫂夫人早有准备。”
说着,桓熙将鸡汤放在桌上,也无需王猛相请,自顾自的随意坐下,从亲随手中接过自己的碗筷,笑道:
“许久不曾尝过嫂夫人的厨艺了。”
王猛的饭菜,向来都是他妻子亲手做的,按王氏的话来说,是王猛吃惯了她的手艺。
毕竟在王猛投奔桓熙之前,他们夫妻的日子过得清贫,又哪有钱去请厨娘。
桓熙时常造访王猛的府邸,也没少吃他妻子做的饭菜。
王猛自然不会拒绝与桓熙共食。
王氏见状,笑道:
“我常听夫君说起,大将军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我这粗茶淡饭,就怕不合大将军的胃口。”
桓熙与王猛是通家之好,自然也与他的妻子相熟。
等桓熙吃饱喝足,王氏也要告辞离开,桓熙见王猛没有要走的意思,索性让人把剩余的公文搬走,说道:
“先生与嫂夫人一同回府,这些公文,由我带回去处置。”
王猛起身道:
“这怎么行。”
桓熙故作不悦道:
“莫非先生真以为桓某不会处置公务,先生莫要忘了,桓某十四岁就在家父的幕府担任西曹主薄。”
王猛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但也知道桓熙不是真的发怒。
果然,桓熙展颜笑道:
“明日起,我自会吩咐先生身边的书吏,往后先生每天没有处理完的公务,都往未央宫里送去。”
说着,桓熙动容道:
“先生莫要忘了诸葛武侯的教训,切记不可过度劳累,我将先生视为自己的武侯,可不是想让先生为我积劳成疾。”
原时空中,王猛为苻坚鞠躬尽瘁,病逝之时,年仅五十一岁,桓熙可真不敢放任他这般处事。
王猛闻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