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功德,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夙愿,主公为何执迷不悟,偏要作晋室的忠臣。
“司马氏有何德行,如今山河破碎,北方沉沦,就是他们司马氏带来的祸患!
“即使主公将来平定天下,还政于司马氏,焉知不会再来一场八王之乱.”
话未说完,却被桓熙打断:
“够了,不要再说了,我答应你就是,但我事先说好,我只是设置单于台,用以管辖西套草原上的匈奴部落,你们万万不可称呼我为大单于!”
刘家兄弟表现得很高兴,答应道:
“谨遵大单于之命!”
桓熙很不高兴,他埋怨刘务桓、刘阏陋头没有把自己的话当回事。
但并没有因此责罚他们,反而是大度的表示会为刘务桓向朝廷请求左贤王的册封,为刘阏陋头请求右贤王的册封。
刘务桓此前的左贤王,是后赵石虎所封,如今归降晋室,自然是不作数的。
兄弟二人一个左贤王,一个右贤王,又全都听命于桓熙,好像他这个大单于,还真像这么回事。
当然,桓熙自己是不会自称大单于的,但是别人私底下怎么称呼,不是他能管得了的。
毕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自此,铁弗匈奴被一分为三,而桓熙也将借着单于台这一机构的设立,名正言顺的管辖西套平原上的匈奴部落。
所谓单于台,是五胡十六国时期,胡汉分治政策下的特有产物,由刘渊首创,以其子刘聪为大单于,专门管理胡汉分治政策下,不能摆脱游牧习性的胡人。
实际上,大单于不同于曾经的匈奴单于,可以将单于台视作是胡人的尚书台,大单于这一官职也相当于是专管胡人的尚书令。
所以后赵开国君主石勒称帝后,也会以其子石宏为大单于,石虎为尚书令,分管胡汉百姓。
而石虎称帝后,也以其子石宣为大单于。
这样的例子包括先前提到的刘渊之子刘聪,冉闵之子冉胤。
大单于听起来显赫,但其实反倒不如单于这个头衔敏感,只是一个类似尚书令的官职罢了。
退往晋阳的苻健此时正准备脱离东晋,他暂时还不敢称帝,打算暂时自称天王,也在准备设置单于台,给自己安上一个大单于的名头。
在刘务桓、刘阏陋头兄弟离开后,桓熙满含歉意的看着权翼,伸手轻轻触摸他脸上的淤青,惭愧道:
“又让子良为我受委屈了,桓某无以为报,只能赠以布绢千匹,聊表歉意。
“若是子良觉得还不够,就请还我一拳。”
权翼不以为意地说笑道:
“主公不如再打我一拳,多赐我一千匹布。”
桓熙闻言,忍不住笑道:
“何必再打一拳,等回了长安,我便命人往子良府上送去两千匹布!”
主臣二人,相顾大笑。
就在桓熙议定设置单于台一事之时,冉魏大单于冉胤的日子却不太好过。
正如桓熙与王猛断定的那样,冉闵将胡人调拨给其子,那些胡人苦大仇深,又哪是真心归附。
当冉闵统率十万步骑进攻襄国的时候,投降的胡人趁着冉闵不在,发动叛乱,将冉胤擒送襄国。
冉胤被石赵天子石祗所杀。
而因为后方的动乱,导致冉闵麾下军心不稳。
石祗又向前燕求来三万援兵,以及姚襄麾下三万八千名骑兵,众人合力在襄国大败冉闵。
冉闵狼狈逃回邺城。
冉魏重要官员,包括左仆射刘琦、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车骑将军胡睦、侍中李琳、中书监卢谌、少府王郁、尚书刘钦、刘休等人,或是在胡人作乱时被杀,或是死于襄国之战。
去年还号称石氏未有之盛的冉魏,也走向了颓势。
冉闵对于没有听从韦謏之言,可谓是悔之不及。
此前被他灭了满门的韦謏也因此被追封为大司徒,而建议冉闵出战的僧人法饶,父子二人也都被冉闵肢解尸体。
第三章带到,感谢大家的投票,谢谢。
明天继续一万字更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