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清漪笑了笑,“若是我这个乡主千方百计想了活路,他们还是不知好歹,到了那会儿想必这里的事情也就不是我能左右的了。”
武校尉闻言一怔,越是和崔清漪接触他就愈发觉得这位东平乡主确实与众不同。
他作为一名武将,身上担负着守卫清河郡平安的职责。
初初接触到芦花镇的动乱,他就已经详细向上峰交代了这里的情况。
他其实并不相信乡主一个女子能解决芦花镇的问题,因为这里的很多人在武校尉看来都具备了成为匪患的潜质。
他坚信,若是芦花镇再出问题,那必是非武力镇压不能解决,而这种武力镇压也代表着芦花镇这个地方或许会彻底消失在大晋的版图之上。
这也是为什么,武校尉一直带人驻扎在这里的原因之一。
可才短短一月不到,他再走在芦花镇的街道上,便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在干净整洁的街道,在学堂的朗朗书声,更让人震惊的是百姓们肉眼可见的精神状态。
这很奇怪也很奇妙,乡主这人身上似乎有难言的魔法。
话到这里,崔清漪看向武校尉,“我听闻武校尉家中也经营商铺,等芦花镇的厂房建成了,武校尉有没有兴趣同我合作?”
武校尉又是一怔,他家中做点小生意这事儿并不是什么秘密,生意做得也不大,但唯一的好处就是都是自己 的铺子,想做什么生意都是自己说了算。
难得碰上这么合胃口的人,武校尉也痛快,“我家中都是小本生意,若是乡主用的着,到时候直接去铺子里面找就是了。”
武校尉不知道,就是他今日结的一份善缘,给武家商铺带来了不一样的机遇。
半月后
京魏的商队回来,带回了崔清漪需要的桑树和茶树苗。
等着浩浩荡荡的商队将树苗运进芦花镇的时候,芦花镇的百姓们纷纷跑出来围观,这是芦花镇几十年来第一次有这么大型的商队进入。
农卉早被农柒打包送了过来,瞧见乡主说的商队过来,迫不及待的带着小六去看树苗。
自打知道要来帮着乡主种地,农卉便激动的不能自已,大概她们农家人的血脉里都流淌着种地的基因。
尤其是知道她是个女孩子,乡主非但没觉得被农家人耍了,还夸了农卉一句‘巾帼不让须眉’更是哄得农卉眉开眼笑,发誓一定会替乡主种好芦花镇的地。
至此她日日跑去地里观察农户们的种的粮食,这一瞧还真让她解决了不少粮食生长的隐患问题。
卢三是卢家几兄弟里难得的老实人,他是实实在在和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在整个芦花镇除了各家各户都有的那一两亩良田外,就数卢三家里开垦的荒地最多。
可就是这样一辈子和地打交道的老农人,也被小姑娘说的一愣一愣,他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朝廷竟然还有农官这个岗位,原来种地也不仅仅是将种子撒下去就完事的,甚至就连他们一直苦恼的土地肥力不行的问题,人家农官都有办法解决。
卢三对崔清漪这个乡主又惧又怕,但对农卉这个会种地的小姑娘却是打心底里佩服,一大把年纪的人恨不得日日跟在人家身后打下手,就为了多学点东西。
等看过了树苗,农卉拿着自己记录好的册子去找崔清漪汇报工作。
这是农卉来到芦花镇之后才养成的习惯,也是被崔清漪身边的人给带的。
芦花镇的事情多且杂,崔清漪也是花了不少时间才理出了头绪,将事情分派给不同的人去办,每日里这些负责人只需要来向她汇报这一日的工作进展就是了。
比如,勤快肯干的春梅被崔清漪看重,如今替她管着百姓们挖树坑这档子事,就连她家的小闺女也成了学堂里张夫子手下的小班长,日日替张夫子收同学们的作业。
在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不说大人们,孩子们之间也开始互相较着劲,比着看谁的书读的好,谁的课业完成的更出色,谁更得夫子的看重。
农卉十分喜欢待在崔清漪身边做事的感觉,尤其是当她被百姓们围着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农卉便觉得自己好像活成了爹爹和兄长们的模样,那是她一直羡慕的想要成为的样子。
“乡主,如今距离种桑树和茶树还有一些时间,但我去看了商队带回来的树苗有些根系已经开始干枯了,所以我打算这几天就安排百姓们将树种下去,就在东面这几座山头.....”
农卉的计划做的十分详尽,从种树到之后的养护都有严格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