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点毛病谁学心理学啊 第369章 斯坦福监狱实验【四千字二合一章节】(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总之最近感觉有好受一些,但总体来说还是难受的。”

    ……

    在这三个学生说完之后,现场安静了一会,发言的衔接没有这么流畅了。

    在硬生生差不多五个深呼吸的时间之后,南祝仁心中都准备开始发挥团辅主持的控场作用了。

    “我给自己打了6分。”张子豪突然打破了沉默。

    他在发言的时候和南祝仁有短暂眼神接触,抱着胳膊弓着背,同时语言很简洁。

    “原因的话也没什么具体的,就是我这段时间的心情就是这样而已。”

    张子豪带头打样,类豪一、类豪二两个学生也纷纷选择了一样的回答,他们给自己的情绪打分分别是5分、6分。

    都很简单,但南祝仁还是道:“很好,感谢你们的分享。”

    于是又过了几个呼吸。

    这回衔接上的是坐在小赵老师左侧的学生。

    “我给自己打了3分。”

    坐赵左同学在宣布自己分数的时候,和南祝仁短暂接触了一下,然后迅速错开,目光凝视着最中间的地板。

    “就是难受吧。最近学习比较困难,成绩提不上去,训练每天都很累,然后……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就感觉什么都不对,所以整个人比较难受。”

    随后每隔两三个呼吸的时间,便有一个学生四处张望一下,确认没人想要和自己抢发言顺序,然后依次发言。

    他们的情绪光谱分数依次是3分、5分、4分。

    自此,眼前的学生大概分成了三类。

    一类是林俊凯、李铭辰,他们最早有醒悟,并且较为积极地投入进和王蕊对抗的过程,完成了一定程度的救赎式自我成长,整体情绪偏中性。

    另一类是张子豪为代表的三个学生,在写下分数之前没有进行自我感受,在分享自身情绪的时候也几乎没有自我暴露,很敷衍。也是因此,他们的具体情绪情况不好判断。

    最后一类是以厚刘海、坐赵左学生为代表的——是的,虽然厚刘海学生发言很早,但他的情况和林俊凯他们不一样,他属于最后一类。

    这类学生在王蕊的事件中参与较少、或者说几乎没有参与,整体情绪偏负面。

    ……

    到此,团体辅导的第二阶段暂时告一段落。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夯下团队的基础,那么第二阶段就是为后续正式的辅导做铺垫。

    这阶段中,首先让学生写下当前的情绪分数,这算是一个极简的心理自测。

    这在团辅结束之后会有一次callback。

    南祝仁很期待学生们在接受完团体辅导之后,他们的情绪分数会有什么变化——尤其是张子豪。

    这个原理可以看做是《实验心理学》部分“前测数据”与“后测数据”的实际应用。

    同时,这个阶段,也通过张子豪、李铭辰两人,把张子豪等三个学生或多或少地带入了情境中。

    如果是单独咨询的话,一般的咨询师可能要花一到两次咨询才能够达成这种效果。

    现在只花了不到十分钟。

    而接下来的第三阶段才是真正的大戏。

    ……

    第三阶段——定向解析。

    在决定用团体辅导同时干预这些学生之前,南祝仁其实稍稍烦恼了一会——

    ——因为在场的十个学生虽然经历了相同的事件,但是他们受影响造成的改变几乎是背道而驰的。

    有没有什么干预的方法,能够同时对这两拨学生同时产生正面的影响呢?

    有的。

    南祝仁歪头示意小赵老师,团辅助手立刻心领神会。

    她摸出一个遥控器,轻轻一按。

    “滴——”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活动教室的投影仪猛地亮了起来,在幕布上面显示出一个视频文件的开头。

    这个视频的标题直挺挺地显示在所有学生的眼中——

    《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接下来,我们将要学习一小段视频课件。名为《斯坦福监狱实验》。”

    南祝仁道:“这是斯坦福的大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在1971年做的一个大型心理学实验,我们现在播放的是-->>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