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 第151章 即将成型的李云龙兵团(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营地内宿舍区的道路上,和尚夹着文件夹在前面走着,段鹏则背着大背囊,迈着标准的步伐走在和尚左侧。

    双人成行,三人陈列,有内味儿了。

    走着走着,和尚突然开口喊道:“段鹏?”

    段鹏下意识的回应:“到!”

    和尚笑笑:“别那么紧张,不揍你。”

    段鹏脸黑:“你又打不过俺...”

    “嘿?”

    和尚停下脚步龇起牙,却又听段鹏笑道:“就刚才那几个回合,俺知道俺也打不过你,咱俩谁也揍不了谁。”

    “呵呵呵...”

    和尚笑着继续朝前走,又问道:“你一身功夫这么硬,哪儿学的呀?”

    段鹏憨笑着跟上:“俺家传的。”

    “哟,这么说来你们家还挺富裕?”

    “小时候那会儿是挺好,可惜俺爹死得早,后来不鬼子打进来了吗,俺娘不愿意在鬼子手底下活,就带着俺离了老家,一路走到榆次,结果俺娘还病了,到了还是在鬼子的地盘。”

    “听你的口音也确实不像是晋省的。”和尚点了点头,“那你怎么想着当兵了呢?”

    段鹏闻言笑得十分开心:“还是咱政府关心老百姓,榆次光复后,县里的医生给免费看病,俺娘就让俺来当兵,报答八路军。”

    和尚转头看了段鹏一眼:“组织上可不需要你的报答,哪怕你不当兵,只要好好的就行。

    当兵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了以后像你娘那样的母亲,不用带着孩子四处跑。”

    “是!”段鹏憨笑,“这话俺们排长也跟俺说过!”

    和尚笑笑,不再多说,继续朝前走。

    忽然又想到什么,折返回去走到一个宿舍院子门口。

    就见院门口的牌子上写着:新兵第七支隊三大隊二排。

    他打开文件夹,翻了几页,期间还翻过了段鹏的档案。

    终于,他找到一个人,拿起档案。

    “姜茂才,射击尖子?”

    “和尚?”

    和尚正看档案呢,突然从院子里传出个熟悉的声音。

    放下档案一看,却见是黄小六。

    “六子?”和尚也是露出了笑容。

    六子笑着走过来给敬了个礼:“首长!”

    两人很熟悉了,之前王嘉恩在的时候,他俩就一起给王嘉恩当过警卫员。

    和尚笑着回了个礼,又笑骂道:“瞧你那揍性,你是这二排的新兵排长?”

    “对呀!”六子笑嘻嘻地迎了出来,“你来招人啊?”

    “猜对了,你们排的姜茂才,我得带走。”

    “别啊,给我们留几个好苗子吧!”

    “闹啥,他能不能成还不一定呢,指不定哪天就回来了。”

    。。。

    同样的招人活动还在其他几个训练基地进行,同时行动的还有运输兵、骑兵、通讯兵等兵种。

    里头每个新兵排的排长,都是一线主力部队两年以上的老兵,亦或是警卫团老兵。

    六子之所以现在才挂一个“排长”的名头,主要吃亏在年纪小,且之前不识字。

    他今年才刚满18岁,已经当了三年兵。

    当然,要是他之前分配到其他野战部队,他也早就当班长甚至排长了,警卫团本就是老兵扎堆,提干的竞争还是蛮激烈的。

    这年头想当干部,能比资历已经是最幸福的事了,很多兵龄较短的战士还不想提干呢,因为那往往意味着连里死得没剩几个老兵!

    整营整连,打到最后,活下来的那个,就是连长,甚至是营长!

    类似六子这样的,三年兵,也就是37年入伍的半大孩子,能活到现在,只能说上辈子跟阎王爷应该多少有点儿交情。

    最近半年六子也很努力地在恶补文化,不然也没机会过来当新兵排长。

    简单一个给新兵讲解纪律、保密条例这些,不识字怎么行?

    同时阅读保密手册、内务条例等规章制度,也算教新兵们识字了。

    至于一起集训的那7万多名老兵,不管是国军那边过来的,还是原先兄弟部队过来的,一律都是新兵。

    因为他们之前接受过的训练,-->>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