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墙头草 第四十二章 双喜临门(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钱百户就发现,白榆这个人好像特别不愿意接受别人的“示好”和“善意”,只有明码标价的交换似乎才能让白校尉安心。

    对于一个十五岁的底层少年而言,活得似乎过于清醒了,跟那些政坛大佬似的。

    在钱百户这里点完卯,又问了问搜寻“蔡时亨”的进展,白榆就去宛平县县衙“驻点”了。

    毕竟在县衙这里可以白嫖笔墨,能省去练字的开销,对白校尉而言这很重要。

    这时代的学习成本可不低,幸亏白榆不用购买各类教辅书籍。

    宋知县看到白榆就很想问一句,你一个考生天天往县衙跑,这合适吗?

    也幸亏白校尉除了索要笔墨纸砚,不干涉任何县衙工作,所以还不太惹人烦。

    一直到了三月二十日,这是今年县试的日子。

    京城土著籍贯的高端战力虽然不如那些科举大省,但毕竟是大都会,有闲钱读书的人也多。

    今年宛平县报名参加县试的人多达四千多人,启用了位于东城的贡院作为考场,不然也很难找到能容纳四千多人考试的场地。

    凌晨时候开始点名,白榆拿着考票和篮子,穿过龙门,找到自己位置。

    要说紧张,肯定是没有的。手握最强大的考试作弊工具,对考试只有期待和兴奋。

    县试的考试内容很简单,无非就是默写两段《四书》内容,以及一篇四书题目的八股文。

    不多时,有人举着一块大牌子,在考场内巡游,牌子上就是今天的题目。

    其中八股文题目是《于我如浮云》,不算是偏题怪题。

    白榆娴熟的打开了AI助手,不假思索,提笔就开始抄。

    “圣人示轻外重内之旨,示万世以性命之正也。

    夫富贵者,世所共趋,而圣人视之若浮云者,非矫情也,乃见道之真也......”

    别人构思完开头,并吭哧吭哧的在草稿纸上打草稿时,白榆已经快在试卷上写完了。

    等题目发下来才半多时辰,白榆就收工了。

    八百字的八股文,再加上二百多字的段落默写,一共写了差不多一千字。

    然后白榆坐在位置上,无所事事的就十分难熬了。如果用后世的时间刻度,现在才上午九点多。

    如果想随大流,那大部分人都要到中午甚至午后交卷。

    白榆实在感到枯燥,就干脆收拾了东西,站起来拿着试卷去龙门交卷。

    小三关县试、府试、院试的制度相对比较松散,卷面上不用糊名,直接交给考官就行。

    县试的主考官就是知县,此时宛平县宋知县正坐在考案上,在明媚的春光下喝着茶水看着书。

    直到有人站在考案前面,挡住了阳光,宋知县抬起头,发现是白校尉。

    宋知县又疑惑的看了看日头,询问道:“你这是弃考?”

    白榆将试卷放在考案上,底气十足的说:“交卷!”

    宋知县真想把试卷扔回去,这么早就交卷,让别人看到了,还以为你是提前拿到考题的关系户!

    没收你钱就答应放你过关,这已经够照顾你了,你就不能装的认真点?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是,对老规矩完全失去敬畏心了,一点都不考虑影响。

    宋知县又看了看卷面,这字写得真不怎么样。

    如果不是怕惹上麻烦,就凭这书法也过不了。反正关系户那么多,也不差多塞一个了。

    ——————

    三日后,县衙放榜,有五十人过关,可以参加下个月的府试。

    白榆去看了,自己的名字也在榜上,一起都这么自然而然、波澜不惊。

    自己这辈子的科举之路,总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今天再去割两斤肉!

    看完榜后,白榆就没兴趣继续在县衙呆着了,回到了皇墙西大街的班房。

    却见钱百户红光满面、喜气洋洋,白榆问道:“长官有何喜事?”

    钱百户眉飞色舞的答道:“是我们都有喜事,你我各升了一级!我现在是副千户,而你提拔为小旗!”

    白榆当即反应了过来,“搜寻白莲教有结果了?”

    已经化身为钱副千户的钱百户说:“没错!在东城找到并捉拿了蔡时亨这个人,而且还-->>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