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555章 皆兄弟也(3/5)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这样对你也有好处,可以进一步提升你在美国的名气。」

    罗伯特·戈特利布的语气中充满了蛊惑的味道,当初他和林朝阳说的是专栏先做一季看看效果,如今一看效果如此突出,他自然不想放过林朝阳这个金笔头。

    可林朝阳却没这个心思,他又不缺钱,给《纽约客》写专栏也是因为当初被戈特利布和琼斯几人联合劝说,有心宣传一波中国的饮食文化。

    专栏这种东西,对于作家而言等于是绑了一道锁,他摸鱼都摸的不自由。

    每每玩的正开心的时候,突然想起下周(明天)的稿子还没写,顿感悲从中来,心如死灰,人生无望。

    更何况,他手里还有一部长篇要写,实在不想浪费这个精力。

    想到这里,林朝阳笑哈哈的说道:「罗伯特,别开玩笑了,我可没有那么多东西可写。

    你也应该明白,《舌尖上的中国》这样的专栏文章每一篇都是多年的积累,我不可能永远这样输出。」

    闻言,电话中的罗伯特·戈特利布沉默了下来,大好的心情瞬间败坏,

    他语气中带着恳求,问道:

    「半年怎么样?写半年,然后你休息一年。等积累了足够的素材,专栏还可以再开。」

    「罗伯特,你知道的,我不光有专栏要写,还有———”

    林朝阳的态度坚决,让罗伯特·戈特利布倍感失望,但他也明白林朝阳的为难。

    更何况现在《舌尖上的中国》这个专栏的名气在美国知识分子阶层已经打出去了,销量加广告费,这一波少说也为《纽约客》带来了大几百万的营收,更别提品牌价值的提升了。

    所以哪怕被林朝阳坚定的拒绝,罗伯特·戈特利布的态度依旧温和,以商讨的口吻问道:

    「那今年还是一季,以后每年都是一季12期,三个月的刊载期怎么样?」

    林朝阳沉吟片刻,说道:「我只能答应你明年的。罗伯特,这种事谁也说不好的。」

    罗伯特·戈特利布无奈的叹了口气,「好吧,好吧,我明白,起码有明年,那就等到时候再商量。」

    「好。」

    罗伯特·戈特利布又说要给林朝阳寄几份最近的报纸、杂志,《舌尖上的中国》发表了一个多月,为《纽约客》的销量带来了强劲的增长,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各个报刊杂志上针对专栏文章的好评也越来越多,正如罗伯特·戈特利布所说,这波借助《纽约客》这个全美顶尖的文化平台,林朝阳确实为自身扩大了名气。

    「你留心一点,朱迪斯前两天刚骚扰过我,问我你的专栏规划了多少内容,她现在可是太眼馋你这个专栏了。」

    挂电话之前,罗伯特·戈特利布玩笑着叮嘱了两句。

    结果林朝阳没等来朱迪斯·琼斯的电话,却等来了芦安·瓦尔特的电话自六月下旬他回香江,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时间,芦安·瓦尔特急于知道的创作进度。

    ‘最近比较忙,进度有些慢,可能还需要一个月。」林朝阳说。

    芦安·瓦尔特懊恼的说:「林,你走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

    没等他抱怨,林朝阳率先诉起了苦,「芦安,你是不知道我最近有多忙。一边要为水灾募捐,还要写专栏,前几天我还去了湾岛访问。湾岛你知道吗?我国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领土。

    17

    「我才不关心这个。林,你可要快点写,阿尔贝托那家伙自从你走了之后就盯上我了。

    你也不想下回来美国,就换了个编辑吧?’

    林朝阳嘻嘻哈哈道:「那也没什么不好。”

    说笑了两句,芦安·瓦尔特又把话题转移到了他的专栏上。

    「真难以置信,你的专栏竟然如此受欢迎。你知道《纽约时报》的书评是怎么说的吗?」

    罗伯特·戈特利布只说了给林朝阳寄刊物,芦安·瓦尔特则是要直接给他转述,林朝阳随口问道:「怎么说的?」

    「他们说,你像大师一样写作!‘大师’,你能明白吗?

    林,这个评价太高了!”

    芦安·瓦尔特的语气中充满了艳羡的赞叹,对于写作者而言,这样一句话无疑是最高的评价。

    林朝阳品味着这句话心里也十分受用,但他还是说道:「我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芦安·瓦尔特以为他指的是总结了-->>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