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空间从遮天开始 第三十五章 道德留痕,九黎寻踪(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终南山,又名周南山、太乙山等,乃是道教名山。

    柳依依自河洛之地离开后,就来到了这里,如今她已在楼观台参悟一日,身与天地相合,她所得良多。

    原著中叶凡回到地球之后,就在此地得遇昔日老子传道留下的道痕,从中悟出“一气化三清”的几分玄妙,得了一具道身。

    柳依依也是为此而来,而且已经有所收获。

    虽然她如今才修行到第三个秘境,修为比原著中叶凡来此地时要低不少。

    但是柳依依修行的“地仙之道”,尤其擅长与天地交感,体悟自然中存在的道韵。

    老子在此地传道,留下了己身的道痕,于旁人而言,必然要修为高深,且对天地自然有一定的感悟才能有所得。

    以叶凡当时的修为,若不是他修有道德天尊的《道经》轮海卷,参悟《道经》中的九个帝字多年,又得了北斗太玄门拙峰自然大道的传承,还将《源天书》修行到极高深的境界,身上有菩提子伴身,还真不一定能从中悟出一具道身。

    毕竟他当时也只是仙台第二层天的修为,连斩道都没有达到。

    若此地机缘真是如此易得,自老子西出函谷关两千多年,多少修为比叶凡还要高的人都未能有所收获,怎么就他能得一具道身呢?

    自然是他这一身机缘,恰好与此地相合罢了。

    论机缘,柳依依就没怕过谁。

    对自然之道的体悟,也没有人会比她更得天独厚。

    她修为进境这么快,不就是因为,她能够进入,比先天道胎与道相合更深入更持久的悟道境界中么?

    此刻她盘坐在莲花上,若非肉眼可见,旁人都感知不到她的存在。

    清气上升,浊气下沉,五色神光环绕,造化之气滋生,地脉得到滋养,万物以生发。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神得一以灵,万物得一以生……”

    柳依依仿佛听到有人在耳边讲经说法,然而她却进入无思无感、无物无我之境,丝毫不受外界影响。

    随着她进入更深层次的道境之中,识海放出清光,玉符自动飞出,守护于上,玉净瓶落在掌中,柳枝飞落其中。

    一阵微风拂过,柳枝飘摇,神光散出,将这一片区域都笼罩入道境之中。

    原本盘坐在楼观石上讲经,那个虚幻的身影竟然凝实了许多,淡淡紫气缭绕,为这道境更添几分神异。

    空气中水气逐渐浓郁,渐渐生出水雾,人影朦胧,树影婆娑,神光隐隐,生机暗生。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推崇以柔克刚,他的道自水而始。

    柳依依的道也与水密不可分,她道宫秘境最先修成的就是水行肾宫,她本身也追求“水利万物”的境界。

    此次悟道,她没有只停留在表面,对老子留下的道痕感悟一番了事,所得也不会比叶凡差。

    她是与这一片天地相合,感悟这方天地听老子讲道时的变化。

    旁人眼中无思无感无灵无识的草木山石,在走“地仙之道”的柳依依眼中,都是有灵性的。

    毕竟她的“地仙之道”,正是与此相关。

    而此刻她能感受到这么多,也都是得益于此。

    万物有灵,并不是一句空话。

    ……

    三天后。

    莲座上的柳依依睁开眼。

    仿佛是天地骤明,乾坤一清。

    又好像是一闪而过的幻觉,周遭毫无变化。

    旁人无缘得见,自然也无所谓了。

    异象散去,座下白莲隐没,柳依依自空中落下,右手往空一招,将空中的玉符收起,然而左手托着的玉净瓶却没有收起来的意思。

    只见她右手捻起柳枝,运起方才悟得的玄法,将柳枝往前一拂,柳叶尖儿上的几滴神水精华化作神华没入大地。

    原本就在柳依依悟道修行中受益不少的灵脉,受此神华一激,不由生机更盛,然而下一刻却又隐没起来。

    灵气复苏昙花一现,此地又恢复原先模样,好似没有丝毫变化。

    然而实际上,变化早已内蕴其中。

    只是如今昆仑“成仙地”中,那残破的万物源鼎仍在,九十九座龙山仍然在汲取地球的精气灵韵。

    此地灵脉受到-->>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