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嘴就来:99%的人都不知道的即兴发言技巧 辩论的语言艺术(10/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国订立的条约是模糊、含混不清的,公孙龙便从中引申出与秦王针锋相对的结论来与之抗衡。

    6.从二难对立引申

    即从论敌提供的二难前提中引申出与对方截然相反的结论来与之对抗。具体做法是将前提中两个条件命题的后件互换位置并分别否定。

    某旅客住在旅店里,忽然天下起了大雨,他发现室内漏水厉害,便打电话给经理请派人来修理,经理却振振有辞地说:“对不起,先生。天下雨,没法进行修理;而如果天晴,那也就没有修理的必要了。”旅客当即反驳:“不对!下雨,就有修理的必要;天晴,就有修理的可能!”

    7.从类比对立引申

    类比论证的结论是或然性的,有时可用类比的方法从某一共同前提中得出互为对立的结论。

    某人整天喝得烂醉如泥,有一天他却对人吹嘘道:“多喝酒可以长寿,你们没看见把肉放在酒精中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么!”有人反驳:“我说你这样酗酒会短命,你没看见盖酒坛的布时间一长很快就会烂掉吗?”

    同样是针对“多喝酒”这一前提,由于用来类比的事物不同,结论便截然相反。

    8.从因果对立引申

    因果联系是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形式之一,并且是复杂多样的。有时一种原因可引出多种结果,即一因多果;有时一种结果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即一果多因。因果对立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引申出互为对立的结论。因果对立可以由某种结果推断出互为对立的原因。

    有一天,千户长来到阿凡提家,阿凡提的狗一声不响地溜进了窝。千户长便说道:“你看,你的狗多怕我,看见我不敢吠一声便溜进了窝。”

    阿凡提反驳道:“老爷,你说得不对,这狗不是因为怕你,而是因为讨厌你哩!”

    狗为什么不吠一声就溜进了窝?千户长得出是因为怕他的结论,而阿凡提则针锋相对得出不是因为怕他而是因为讨厌他的结论,这就有力地讽刺了千户长的可恶可憎。

    因果对立也可以由同一种原因引申出互为对立的结果。

    有一次,萧伯纳的脊椎骨出了毛病,需从脚上取一块骨头来补脊椎缺损。手术做完后,医生想多捞些报酬:“萧伯纳先生,这是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的新手术啊!”萧伯纳笑着:“这好极了,请问打算给我多少试验费?”

    由同一种从未做过的手术为原因,医生因为其难而得出应多给报酬的结果;萧伯纳则以自己的身体成了试验品而得出了应付给试验费的结果,互为对立,引人入胜。

    能够从同一前提中引申出互为对立结论的方法还有许多。但是这互为对立的结论到底孰是孰非,这就要具体分析,并通过实践来检验。

    请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的一则辩论。

    有个叫虞庆的人准备盖新房。匠人说:“现在还不行,因为木料是生的,泥土太湿。木料生的易弯曲,泥土湿的则太重。以太重的泥土加在易弯曲的木料上,刚做好时还可以,不久便会倒塌。”

    虞庆反驳说:“你说得不对!木料现在是生的,它随着越来越干就会越来越直;泥土是湿的,它随着越来越干就会越来越轻,以越来越直的木料承担越来越轻的泥土,房子肯定不会倒塌!”

    匠人辩不过虞庆,只好奉命而行。房子刚落成时还好,不久果然倒塌了。尽管虞庆说得头头是道,但实践无情地证明了他的论断是荒谬的。

    ●指桑骂槐,双关反驳

    交际场合或辩论过程中,尤其是在针锋相对、气氛热烈甚至略微带一点火药味的情况下,面对对方凌厉的语言攻势,可以采用“明里说一,暗里说二”的方法,把深刻的道理寓于发人深省的比喻、回味无穷的幽默当中,绵里藏针,杀机暗伏。这就是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指桑骂槐,双关反驳”法。这种方法既能保持风度,又可以置对方于无可挽回的败地。

    从前,有个县官带着随员骑着马到王庄去处理公务。走到一个岔道口,不知朝哪边走才对。正巧一个老农扛着锄头走来,县官在马上大声问老农:“喂,老头,到王庄怎么走?”那老农头也不回,只顾赶路。县官大声吼道:“喂!”老农停下来说:“我没有时间回答你,我要去李庄看件稀奇事!”“什么稀奇事?”县官问。“李庄有匹马下了头牛。”老农一字一板地说。

    “真的?马怎么会下牛呢?”县官百思不解。老农认真地回答道:“世上的稀奇事多哩,我怎么知道那畜生不下马呢?”

    老农借字面的“畜生”,斥责连做人常礼都不懂的县官。这是一种明言此、暗言彼,指桑骂槐的双关讽刺手法。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