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嘴就来:99%的人都不知道的即兴发言技巧 辩论的语言艺术(6/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类型:

    1.仿体

    仿体的基本方法是提炼出对手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然后用之于另一类事物的推论之中,得出一个能令诡辩者哑口无言的结论,从而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它大致类似于我们在前面讲过的放大法、反说法,但仍有许多不同。常用的仿体式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诉疑型。

    这种技巧的要点是:找出与诡辩者利益相关的事例;采用诡辩者使用的方法来解析事例,并仿照对方的表述形式;在论述中加入疑问的语气,显示得有理、有利、有节。

    A:“你有点不够朋友。”

    B:“何出此言?”

    A:“你在戏院工作,完全有能力给我弄点免费票,可是你从来没干过。”

    B:“你也有点不够朋友吧?”

    A:“我怎么了?”

    B:“你在银行工作,完全有能力给我弄点免费钞票,但是你做过吗?”

    在这个例子中,B使用的就是诉疑型仿体技巧,即指出对方的谬误,但仍留有一定的余地。使用疑问的口气,不会使对方过分难堪。这种技巧最适合适用于一些需要注意把握分寸的场合。

    第二种,反难型。

    这种技巧要点在于:选择与对方有利害关系的事例;采用对手使用的方法解析事例,并仿用诡辩的表达形式;在论述中强化肯定的语气。

    A:“别穿高跟鞋,穿高跟鞋的女孩轻浮。”

    B:“凭什么这样说?”

    A:“穿高跟鞋当然脚尖颤颤,怎么能站稳?一绊到石头,自然就会跌倒,这不就是轻浮吗?”

    B:“那你以后不许擦头油,擦头油的男孩滑头。”

    A:“胡说!”

    B:“擦上头油当然乌发溜溜,怎么能不油滑?落上苍蝇自然会被滑倒,这就是滑头的铁证!”

    这种辩论技巧的特点是用对方自身设定的逻辑来限制对方,效果要比诉疑式强烈一些,一般用于不需要留太大分寸的场合。

    第三种,反责型。

    其要点在于:选择与诡辩者有较强利害关系并具有可表演性的事例;以意外的可感性活动使诡辩者窘迫;采用诡辩使用的方法并仿用表述形式,对该活动做出解释。

    A:“洗完手再吃饭。”

    B:“我才不洗呢!”

    A:“为什么?”

    B:“洗净了,还会脏的,何必多此一举?所以,我不干这种傻事……喂,你拿走我的饭菜干什么?”

    A:“吃饱了,还会饿,何必多此一举?所以,别干这种傻事。”

    这种技巧的突出特点是兼有表演性,在行动上给对方以某种嘲弄,从而诱使他反问。对方一旦反问,便会发现自己上当了。一般来说,这种做法具有责罚、激怒和引诱的意味,只有这样,才会使对方无法按捺怒火,跳起来责骂,从而钻进设计好的圈套中去。

    仿体式辩论技巧的三种方法,语气从软到硬,反诘效果从弱到强,分别适合于不同的场合。因此,在实战中应当针对不同的人运用不同的事,区别加以运用。

    2.情景构造

    这是借刀杀人计的第二种情况,特点是不和对方作直接的辩论,而是以现实或设想的情景,让他面对客观的矛盾,从而认识到所存在的错误。这就是构造情景法,它也有三种基本情况。

    第一种,两难式构造情景。

    许多事情如果单从本身去论,很可能要陷入僵局,若能抓住对方主要错误,构造出特别的情景,则会使之不论怎么回答,都不能自圆其说。

    B在A处求职,A看似漫不经心:“在冬天食物紧缺的情况下,你从自然界能找到什么供人们吃?”

    “只要是人体承受得了的东西!”

    A拿起一本杂志:“把这本杂志切成碎纸,人体能够承受,可你会吃吗?”

    “我说的是没经人为处理的。”

    A又拿起一只核桃。

    “不经人为处理,你会连皮带壳地吞下去吗?”

    B两处受挫,只得离去。

    这个例子就是两难式构造情景的具体应用。

    第二种,类比式构造情景。

    作家马铁丁曾经批评过一个骄傲自满的人。这个人脱离群众,但却自以-->>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