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逐鹿天下 第399章 治理黄河(3/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难道要为了治理黄河加税,最后搞得民不聊生。”

    吴诚质问完之后,他向苏河躬身一礼,道:“臣请陛下慎重考虑,治理黄河这是百年大计。

    陛下要考虑隋炀帝杨广的下场,做事绝不可操之过急。

    大运河利在千秋,隋之后的历朝历代,都享受大运河带来的好处。

    唯独隋朝承受了大运河带来的苦难。

    治理黄河也是利在千秋,但绝不能操之过急,臣请陛下缓缓图之。”

    首相王仲策,眉头紧皱,他也站出来劝道:“陛下,臣建议封存这个计划。

    治理黄河耗费这么大,这会直接拖垮朝廷。

    减少成本,就要征发徭役。

    它为朝廷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导致更多百姓受灾,与我们的初衷相悖。”

    李志升、魏时鸣、吴栋林、苏五牛、张德志等重臣声援王仲策,相继反对这个方案。

    文武百官看到这么多重臣反对,他们认为钱明义这个方案,绝对不可能通过。

    高达一亿两银币的花费,大华王朝根本承受不起。

    苏河听着钱明义的说法,他也有些意外。

    钱明义第一次上报治理黄河的时间,预计用时二十年时间,这个时间他比较满意。

    能用二十年,治理好黄河,这已经是极快的时间。

    哪怕不算挖河道的时间,陕甘地区种植速生的树木,那也需要十几年时间。

    但钱明义提出治理黄河的费用,需要消耗一亿两银币,这个天文数字一般的费用。

    他直接把钱明义臭骂一顿,一亿两银币大华王朝能拿出来,但却不能用于治理黄河。

    朝廷每年岁入增长有限,很多银币都有固定的用途,例如军费。

    苏河直接把治理黄河的预算,砍为之前的十分之一。

    治理黄河,每年五十万两银币的付出,朝廷还能承担得起。

    苏河还记得,钱明义听到预算被砍成十分之一,他那张苦瓜脸。

    他只给钱明义两种选择,把预算砍为十分之一,继续治理黄河。

    治理黄河这件事留给后人,他们像前朝那样修修补补,保证黄河不发生大规模灾害。

    苏河让钱明义想到降低预算的方法,才可以在大朝会中提出来。

    他不知道钱明义怎么想,直接把被否决掉的原始方案拿了出来。

    “钱爱卿,这个预算超出朝廷的承受能力。

    朕认为,总预算一千万两银币比较合适。”

    王仲策等官员,都瞪大眼睛盯着钱明义。

    他们集体反对,已经意识到钱明义提出的治理黄河方案,将会折戟沉沙。

    他们都没想到,皇帝苏河直接把预算砍为原来的十分之一。

    真能每年只用五十万两银币,就治理好黄河,他们一定会大力支持。

    黄河造成一场大规模洪灾,损失的钱财,那就不止五十万两银币。

    既能花少量钱财,又能治理好黄河泛滥,这种好事大多数人都会支持。

    钱明义之所以在大朝会说出原先的方案,就是因为他新的方案,有些惊世骇俗。

    这种节约成本的方式,让很多官员都无法接受。

    “启禀陛下,臣有办法,把预算降下来。

    只是这种方法,有些违背圣人的教诲。

    我们治理黄河,没有使用珍贵的材料。

    黄河水道的堤坝也是寻常的土堤,花费这么多,主要是为了支付工人的工资和伙食费。

    只要治理黄河工程,全程使用奴工。

    只需要付出原先三分之一的伙食费,不用再支出其他费用。

    臣就能用原先十分之一的预算,完成这个治理黄河任务。”

    钱明义刚说完,翰林卢渊站出来大声斥责道:“陛下,绝不能答应钱大人的要求。

    他这是用奴工的血肉,搭建出黄河水道。

    我们治理黄河,那是让百姓安居乐业,不能用其他人的苦楚,换取我们的安乐。

    奴隶也需要用钱购买,不花钱的奴隶只能是战俘,获取大量的战俘,还需要再起战争。

    国家刚安稳下来,不能-->>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