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逐鹿天下 第399章 治理黄河(2/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作为鱼米之乡的两湖和东南三省,还有大量的水田年年受灾。

    工部水利司接受陛下的旨意,特别是水泥发明之后,更方便修建大型水库。

    这几年工部一共修建大型水库一百一十三座,中型水库五百九十八座,小型水库五千六百七十四座。

    各地的小型水库通过水渠,直接联通百姓的田间地头。

    主要的粮食大省,已有七成田地,能通过水库调节田间用水。

    九成的水渠都是普通的沟渠,不是混凝土沟渠,但这也有效解决百姓靠天吃饭的问题。

    有了充足的水源供应,这几年两湖、河南、山东这三个省的粮食产量,每年都增产百分之十以上。

    多出来的粮食,能让三千万人口免除饥饿。

    工部水利司通过监测各地的灾难,修建水库能有效降低洪涝灾害。

    黄河两岸,每隔三年左右经历一次小规模洪涝灾害,每隔五年左右经历一次大规模洪涝灾害。

    每隔二十年左右,就会经历一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的巨大洪涝灾害。

    我们按照钱大人的方案治理完黄河,能让沿途的河南、山东两省粮食产量提升百分之二十左右。

    减少的洪涝灾害,每年能减少三四十万灾民。”

    苏河听着耿茂的话,他脸上浮现出笑意,不断的点头。

    治理黄河对于粮食生产,这只是微不足道的作用,粮食增产关键是肥料和种子。

    但治理黄河,能减少黄河两岸百姓受灾,让沿途的城市发展起来。

    这个将会为国家带来庞大的收益。

    苏河语气严肃的说道:“朕认为,黄河必须要治理。

    治理黄河,有效减低黄河两岸的灾害,让百姓安居乐业。

    为了这个结果,朕花再多的银币,那也在所不惜。

    钱爱卿,按照工部制定的计划,治理黄河需要投入多少银币。”

    苏河夸下海口,就是之前他已经否决前名义的预算。

    钱明义敢开口,那就是已经想到降低预算的办法。

    朝堂上的官员们,看到君臣几人一唱一和,已经确定治理黄河这件事。

    皇帝苏河的态度很坚决,黄河必须要治理。

    谁反对治理黄河,谁就是不体恤百姓,谁就不配做官。

    当官能进入大朝会,除了少部分人,那都是人精。

    皇帝苏河态度明确的事情,他们不会逆着皇帝的意见反对。

    但治理黄河,所消耗的银币,朝廷根本无法承受。

    他们都认真倾听,钱明义的回答,看他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钱明义面色如常,他早已经有了相应的预桉。

    “陛下想要一劳永逸治理好黄河,束缚黄河的野性,让黄河真正变成母亲河。

    现在的黄河,已经成为地上悬河,简单的修修补补,没办法实质性的改变。

    微臣决定,直接修建出一条新的黄河河道。

    人为把黄河改道,并在沿途修建五座大型水库。

    通过大量河水冲刷,加上上游植树造林,尽量减少黄河的泥沙,把黄河变成清水河。

    根据微臣的计算,治理黄河将会耗费二十年左右,预计耗费一亿两银币。

    平均下来,每年耗费五百万两银币。”

    治理黄河需要消耗的银币数量被钱明义说出来,朝堂上的很多官员都瞪大眼睛。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数额是真的。

    这个数额比很多官员私下讨论的数额还高。

    这个巨大的数额,根本就不是朝廷能承担的起。

    他们没有想到,钱明义竟然在大朝会上把这个数额说了出来。

    很多官员意味深长地看着钱明义,等待着他失宠。

    顺天郡巡抚吴诚站了出来,质问道:“钱大人,治理黄河需要每年耗费五百万两银币。

    您对这个数额有概念吗?前明每年的岁入都没有这么多。

    我们大华岁入更多一些,但也只有两千万两银币。

    钱大人要拿出朝廷四分之一的收入,用来治理黄河,这会直接让朝廷的财政破产。

    我们治理黄河,这是为了百姓安乐。-->>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