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 第247章、天底下最特殊的宗族(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泰昌年间的第一次大明宗藩会议最终没有在祾恩殿里举行,在这里是有行宫的。

    除了几个山口处,这整片的天寿山皇陵区如今已有十任大明皇帝长眠于此。

    山上流下来的几条小河流汇集处的东面就是行宫所在,这里只是东北方向有嘉靖皇帝的永陵。

    隔了有一里地左右,不必当着先帝牌位的面,气氛确实好多了。

    要开的毕竟是一次积极的会嘛,要紧张也要团结。

    入陵之日,夜间吃食也简单朴素。

    “都是陵卫们耕种出来的粮食、瓜果。”朱常洛介绍了一下,“在京九陵卫,如今便以这里为根基。原在此处的工部厂,朕给了九陵卫。周围军屯,也交给了他们。”

    坐在他面前的藩王有:

    秦、晋、周、楚、鲁、蜀、代、肃、庆、岷、韩、沈、唐,这是太祖子嗣的血脉;

    赵王,这是朱棣留下的其他血脉;郑、蕲、襄、荆、淮,这是朱高炽留下的其他血脉。

    德、崇、吉,这是朱祁镇其余诸子;益、衡、荣,这是朱见深的其余诸子。

    然后便是潞王了。

    当此时刻,朱常洛要面对的亲王便是这二十六位。

    当然,行宫殿内还有两个特殊的郡王:从蜀藩分出来的华阳郡王朱奉鈗,还有太祖所封伊王一脉被除了亲王之后留下的万安郡王朱珂佳。

    这二十八亲王、两位郡王,就是大明宗室的核心代表了。

    听了皇帝的话,他们也打不准皇帝想表达什么,因此只赞着九陵卫种出来的瓜果鲜美。得他们用心,祖宗安宁。

    俭朴的素宴结束之后,才是正戏。

    朱常洛叹道:“已有九圣长眠于此。太祖在上,若再算上建文帝和景泰帝,大明已经到了第十三朝,开国已有二百三十余年。历代之中仅论国祚,大明也到了晚年。每念及此,朕便寝食难安。”

    诸王惊惧,还没举行正式袭封礼、但是作为楚藩准嗣王的武冈郡王朱华增顿时说道:“列圣有功,先帝数征震慑内外。陛下英明神武,大明国祚必定万年。陛下……”

    再怎么夸他就不知道了。

    但大家立刻纷纷开口,称颂祖宗的功劳,也称颂着朱常洛。

    “在这皇陵里,都是族中人。”朱常洛摇了摇头,“朕并非是因为父皇仙去而伤怀。御极三年有余,朕是有奋发之志。但你们都在地方,自然也把动静看在眼里,想在心里。远的不说,就说楚藩吧。一道弹章上来,引了多少风雨?朝臣动议改革宗禄,士绅借机煽风点火。”

    朱常洛看着朱华增,顿了一下又叹气:“朕派王之桢把你们每一家都走到,不就是担心事情越闹越大吗?大明看似国力强盛,内里实在已经百弊丛生,危如累卵。”

    在他旁边,侯拱辰回来了,王之桢也回来了。

    两人看着各位藩王、郡王的脸色,默不作声,犹如护卫一般站立左右。

    “在册宗亲已有八万余,宗禄岁支按例该有千万石。”朱常洛表情沉重地知道,“实支自然没有这么多。折的折,欠的欠,没有哪个藩不难。但朕当这个家,也难。这还只是如今,再过一代、两代呢?父皇即位时,在册宗亲不过三万余。”

    铺垫了这些,朱常洛看着他们:“总要想个法子的。有没有楚藩之事,朝臣也迟早会提出这个问题来。何况,各藩都已经难以为继,不是唯独楚藩之内已经难以调和。”

    “蜀王,潞王叔,朕御极之初就在想法子。这三年来,昌明号是怎么做的,你们拿了多少银子,已经分润了多少银子,和大家都说一说吧。”

    两人都知道会是往这个方向走,现在也只能先分别说了说自己的情况。

    最初入伙、次年增资、去年再有分润,等他们说完了,朱常洛则说着:“泰昌三年的分润,因为楚藩之事,如今暂时还没给。不过,去年的账目倒是已经理清了。王之桢,你叫王珣来。”

    “是。”

    对朱常洛而言,昌明号始终还是最好的切入点。

    已经有了一种模式在这里,而且有了数据,有了已经受益的“证人”,多少能打消许多人的疑虑:皇帝不是拿刀一顿砍他们的利益。

    宗藩不能一味苛待,这毕竟是讲究宗族亲谊的时代。

    宗藩也不必一味苛待,他们积累下来的资产、宗室之中的人力,都是可以用的。

    王珣进来后见了驾,又拜见了诸王,开始他这个环节的工作。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