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小侯爷 第一百九十四章 按察使之争(3/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陈尧佐却是比赵祯都急,闻言他脸一拉道:“有什么不合适的?”

    丁谓道:“万胜军的职责乃是护卫陛下安全,怎能为了一桩盐案就置陛下安危于不顾呢?”

    丁谓说得大义凛然,赵祯却根本不领情,你个老东西想拿我出来挡枪?

    他轻咳两声道:“那个,朕有大内侍卫保护,宰相无需过多担心。”

    陈尧佐道:“保护陛下不一定非得是都虞侯本人,都虞侯此次前去护卫巡察使,也不见得要把万胜军的所有兵力都带去,带个百十人足矣,剩下的禁军不是照样可以保护陛下吗?”

    杜衍出来帮腔道:“此去沧州路途遥远,护卫之人须得是武艺高强之人才可,万一路上遇到剪径毛贼什么的,也可应付,殿前司都虞侯李策怕是不行。”杜衍刚刚到手的肥差被抢了,一肚子埋怨,此时就想为自己儿子争这个护卫的美差。其实谁都知道遇到敢公然劫掠官军毛贼的可能性微乎其乎,就是真的遇到了,那不也还有一群禁军吗,其实杜衍说的这种问题几乎是不会发生的。

    不过杜衍这么一说,丁谓的其他党羽就开始纷纷附和了。

    “是啊,是啊,最起码得是一员身经百战的骁将。”

    “对,怎么能派一个小娃去呢?”

    陈尧佐听着众大臣议论,大声道:“众位大人,莫要忘了是谁把辽人的蔚州城打下来的!”

    此言一出,杜衍等人一片哑然,人家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军功,他们有心反驳,却不知该从哪里下手。

    这个时候丁谓阴测测道:“攻下蔚州不假,不过依老夫看来,李策更多的是出谋划策吧?这可与此次的护卫任务不同,那得关键能打!”

    丁谓比那些只会奉承拍马的人厉害多了,这么多年的政治斗争经验,使得他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所在,要打击对手就要先寻找对手的破绽。

    这次换成陈尧佐等人哑口无言,丁谓说得也是事实,陈尧佐知道李策根底,自己那徒弟脑子是灵光,可手下的功夫嘛,那就相当稀疏平常了,甚至说两三个月前,这小子压根还不会武艺!

    鲁宗道哼道:“宰相大人此言差矣,你认为谋略和武力相比哪个更重要?”

    鲁宗道这一把年纪可不是白活的,尤其又是御史中台的老大,这么多年言官的经历积累下来,打嘴仗那绝对是当朝第一人。他问的这个问题十分刁钻,这谋略和武力恰恰代表了宋朝的文武之争,谋略代表的即为文人,因为宋朝实行以文制武策略,领兵的虽是武人,但真正决策说得算的却往往是文官,武力嘛自然就是武官了。

    丁谓无论说哪一个都对他自己不利,他也清楚其中的陷阱,所以并不答话。

    几轮交锋下来,双方各有胜负,一时谁也奈何不得谁。

    范仲淹突然开口道:“微臣觉得都虞侯李策完全有能力留保护臣。”

    两排人齐齐看向范仲淹,丁谓狠狠瞪着他,眼里威胁的含义不言而喻,刚才他之所以轻易让步,是想着等下了朝就把范仲淹拉拢到自己阵营,可现在看来,他似乎是看走了眼。

    “范大人,这可不仅仅是你个人的安危,此时还关乎朝廷此次整顿吏治的开展。”大理寺卿姜宗仁提醒道。

    丁谓脸色变得冷峻起来,这个范仲淹居然如此不识抬举!既然已经失了一策,那这个随行护卫的位子,怎么着也得拿下来!若全是赵祯的人,那到时候就算没有事情,恐怕也得查出点什么事情来!尤其是这个李策,这小子最近崛起的速度只能用平步青云来形容,若是放任他壮大,只怕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麻烦。

    丁谓之所以能稳坐相位十几年,就是因为总能够提早发现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潜在因素,并及时将其消灭!

    丁谓觉得自己这段时间一来,已经够忍让这个小皇帝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知道太后刘娥对自己已有些不满,他不惧怕赵祯,但却对刘娥有些忌惮,毕竟朝中很多重臣都是她的人。可这个小皇帝居然步步紧逼,自己让他一次两次他居然还上了瘾,哼!看来不给你点颜色瞧瞧你当真以为我老了!

    “臣建议从三司中选拔骁勇善战者担当此次护卫之责!”丁谓突然朗声道,而且态度极为强硬。

    丁谓一开口,杜衍、姜宗仁等人纷纷一齐附和道:“臣等赞同宰相大人的提议。”一时朝堂之上竟然大多数人都在声援丁谓。

    陈尧佐、张士逊、鲁宗道、范仲淹等人脸色变得极为难看,丁谓竟敢如此嚣张!

    赵祯气得胸口急剧起伏,丁谓这么做与逼宫何异!他不由扭头看向太后刘娥,却发现太后好似在想什么事情,根本就没有往朝堂上看。

    赵吉在一旁看着热闹,他心底暗自嘲笑赵祯的软弱,有心再给他烧一把火道:“臣弟也觉的比试的建-->>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