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和兼学,莫非……”
那老者说到这里便不再言语,只是若有若无般地看着魏尺木。
魏尺木听了这老者的一番话,心中疑惑重重。这老者已经在这里待了二十年?还有,为何儒释道三大掌教会在这石门上设置禁法?他们每个人都分别掌管一教诸派,是江湖中最为神秘的存在,连许多武林人士都不知道!
而且这老者说得没错,自汉以来,武林中各派武功都严禁外传,而且若是带艺投师,就必须先废除原先的武功。所以基本上极少有人会两派以上的武功,尤其是两教以上!
魏尺木心想这老者怕是已经猜出了自己的来历,便不再隐瞒:“晚辈是杂家传人,相州魏尺木,不知前辈是?”
那老者点头道:“果然,也就只有杂家了。只是没想到,老朽有生之年还能遇着杂家的传人,莫非这是天意?小兄弟,老朽乃是道家人,道号‘大成子’。二十年前被鬼谷子与三大掌教困于此地,一身功力都挥散于这离魂宫中。”
魏尺木心中如浪打山崩,道家大成子,这是比他师父还高出一个辈份的百家前辈!只是没想到他竟被困于此地二十年。
更让魏尺木惊讶的是“鬼谷子”三个字,这三个字可比神明,甚至比神明还可怕!强悍无匹,谋略无双,任何一人都能玩弄天下于鼓掌之中的纵横家,竟然还存在着!
至于这鬼谷子为何会与三大掌教联手,魏尺木就不清楚了,虽然百家与三教有着千百年的恩怨。
大成子继续说道:“小兄弟,你我相见便是有缘,我送你一场造化,你帮老朽一个忙,如何?”
魏尺木心想,“这大成子的敌人是鬼谷子与三大掌教,别说四人,随便一个人都是我远远不能企及的。如果是为他报仇之类的,那是怎么也帮不了的。”
大成子似乎看透了他的顾虑:“你只需替我带句信儿给一个人,他叫简江月。如果你我缘分足够,你肯定能遇着他。如果遇不着,老朽也不强求。现在我就传你道家真正的绝学《若水道》,老朽一生没有收徒,你既然是杂家传人,继承我的衣钵也没有什么不妥。”
魏尺木还想说什么,却只觉得脑中一片空明,《若水道》的心诀如同烙印一般,层层刻在了他的脑子里。这种传功的手段很是高明,不过并不是强行提升受功人的功力,还须他自己慢慢修习。
大成子传功之后,说道:“你资质还算不错,先在此地苦练一番,武功长进些才能走出这离魂宫。”
魏尺木也想快些消化,好增强自身实力,带着众人冲出去。于是他便就地盘膝坐下,安心用功。
这《若水道》总共九重境界,端的是神奇而又晦涩,好在魏尺木有很好的道家武学底子。而且道家与儒家不同,儒家武学讲究厚积薄发,那些高境界的武学无不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与沉淀,才能达到极致。而道家武学讲究的却是悟性,悟性好者能够平步青云,悟性差者便寸步难行。
“大道三千,若水为先。”
《若水道》开篇只有这一句话,却蕴含着无尽的至高无上的威严和霸道。
魏尺木努力感悟,脑中心诀飞转。只因他杂家最重道家之术,魏尺木也数道家武学最为精湛,所以这其中奥义经典,黄老玄学,他咀嚼几番,便都一一勘破。
既然是《若水道》,那么终究离不开一个“水”字。魏尺木想到了雨,想到了露,想到了河流湖泊,想到了酒浆茶沫,甚至……血泪汗津。忽而他体内如枯井骤开,永夜逢明。
第一重:一水初迎。
第二重:再水滴凝。
第三重:三水汇聚。
魏尺木一连悟透三重,但觉轻松无比,他知道这只是《若水道》的第一阶段。
……
第四重:四水流成。
第五重:五水浪起。
第六重:六水波澎。
他又连着悟透三重,这是第二阶段。
魏尺木至此便觉得吃力无比,可他却不甘心,“若是不能练到第三阶段,只怕发挥不出这奇学的最大威力。”
魏尺木苦心冥想,却始终不得其法。他心脑备受折磨,正要放弃时,却想起他师父的话——我们杂家之所以能立足于百家之林,无非是凭着“借力”二字。取人之长,为己所用。
魏尺木至此便又有所感悟,荀子说过,“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世间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