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知道,那又算的了什么。
李丽萍要是真的这样做了,那最终的结果会是什么。那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作为一个妻子,就是要充分的理解自己丈夫,在这方面李丽萍做的很好。
………………………………………………………………………………………………..
“朝纲,这些海豚怎么都是粉红色的,这跟我在海洋馆里面看到的,还有我心里面想象的那些海豚完全的不一样。朝纲,这些海豚是粉红色的,是不是因为这些海豚是武林密境里面的海豚的缘故?”
李丽萍对于面前的这些海豚体表的颜色全部是粉红色,很是好奇,李丽萍以前在海洋馆里面看到的那些海豚表扬里面。那些海豚的体表颜色可不是这样可爱的粉红色,要不是赵朝纲之前就和李丽萍说这些是海豚,李丽萍可不会认为这些会是海豚。
“呵呵……,萍萍,这些就是海豚,而且,这些海豚并不是武林密境里面特有的,这些海豚其实就是地球上面的中华白海豚。”
赵朝纲一边笑着。一边很是耐心的向李丽萍介绍起面前的这些粉红色精灵来……。
中华白海豚(学名:sis),属于鲸类的海豚科,是宽吻海豚及虎鲸的近亲。很多市民及渔民均以为中华白海豚是一种鱼类。其实它们和其他鲸鱼及海豚都是哺乳类动物,和人类一样恒温,用肺部呼吸、怀胎产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儿。
中国的最早的发现纪录是在唐朝。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称它为卢亭,也有渔民称之为白忌和海猪。虽然名为“白海豚”,然而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体呈深灰色。年青的会呈灰色,至于成年的则呈粉红色。
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见于我国-东--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之称。
中华白海豚身体修长呈纺锤型,喙突出狭长,刚出生的白海豚约1米长,性成熟个体体长2.0~2.5m,最长达2.7m,体重200~250kg;背鳍突出,位于近中央处,呈后倾三角形;
胸鳍较圆浑,基部较宽,运动极为灵活;尾鳍呈水平状,健壮有力,以中央缺刻分成左右对称的两叶,有利于其快速游泳。眼睛乌黑发亮,上、下颌的每侧都有20~37枚圆锥形的同型齿(上颌齿数=30~36枚;下颌齿数=24~37),齿列稀疏。
吻部狭、尖而长,长度不到体长的十分之一,喙与额部之间被一道“v”形沟明显地隔开。脊椎骨相对较少,椎体较长。鳍肢上具有5指。
全身都呈象牙色或乳白色,背部散布有许多细小的灰黑色斑点,有的腹部略带粉红色,短小的背鳍、细而圆的胸鳍和匀称的三角形尾鳍都是近似淡红色的棕灰色。
白海豚身上的粉红色并不是色素造成的,而是表皮下的血管所引致。这与调节体温有关。一般会从初生的深灰色慢慢褪淡为成年的粉红色。
标本识别:体粗壮,喙中等长,背鳍基部形成增厚的脊,上有近三角形的较大的背鳍,鳍肢和尾叶均宽,均具圆的梢端,标本最大体长约2.6米,下颌前端略超出上颌,喙与额隆间没有深的凹痕为界,背鳍基部形成增厚的脊;尾柄具发达的背脊和腹脊;幼体时为暗灰色,随年龄增长变浅,亚成体灰色和粉红色相杂,成体纯白色,常由于充血而透出粉红色;有些成体的身体上有暗色斑点,少数个体在呼吸孔后的颈部有暗色斑点形成的环。
中华白海豚很少进入深度超过25m的海域,主要栖息地为红树林水道、海湾、热带河流三角洲或沿岸的咸水中。
中国沿岸的中华白海豚有时进入江河中,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曾进入珠江到达闽州的海--珠桥,并曾进入西---江约300km之远;
厦洲附近的曾进入闽南省九--龙--江约60km;闽--江口的曾进入闽--江45km;东海北部的曾进入苏--州省长江段约220km。
港岛的中华白海豚单独或成群,多数为单独或成对的,最大的群约20头。10头以上的群通常随对拖网渔船活动。
珠--江口伶-仃-洋的群可达44头。在夏末常作跃水、探头等动作。乘浪不常见到。喜随拖网渔船活动,常在拖网浮子前的100~200m处看到它们,跟随渔船的活动可超过2小时(,2000)。
中华白海豚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据文献记载。最北可达长--江口,向南延伸至江浙省、闽南、台宝岛、闽东和闽西沿岸河口水域,有时也会进入江河。
近几十年有关调查资料,中华白海豚在中国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有两个,一个是夏洲的九-龙-江口,一个是在闽东的珠-江-口。
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