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民法案中对成年原住民的提升等级的考试优惠只限于三级国土,升为二级国土之后优待对象就变成开化民了。海外新增的土地也统一在划进了三级国土之后全部收为国有,然后留出今后用于规划建设的公共用地公开拍卖私有化,每个定居于新划进三级国土的原住民部族都会得到拍卖土地所得款项的一半。
这笔关键的占据法理制高点的款子对于土著而言是一笔巨款,几乎全部都折换成食盐、烟草、糖、酒和铁制品被部族瓜分一空。按照后世的说法,诈骗原住民的说法就是那价值几块钱的玻璃珠子换取几万亩土地的被制度上消灭掉了,三级国土上私人开拓民间团体所占的土地仅仅只有租借地的名义,属于像原住民租借的土地,但是在拍卖会之后,就变成私人或国家所有了,毕竟新的所有者付钱给原住民了。原住民在拍卖会上的代表也是临时随机抽选的,不存在舞弊行为。而款子多少完全由竞拍者的实力和热情决定,那些未来可能发展为重要港口和工业化城市的据点肯定会拍出高价,因为穿越众的代表在现场竞拍工业和商业用地。那些农业城市就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种植园主或大地主在竞拍,自然就和那些未来千百倍增值的地区收益不同了。得到巨款的原住民部落除了把钱存进帝国开设的银行也别无他法,一般换取了足够部落生存好几年的物资之后还剩下90%的卖地款只能是招惹三级国土之外的原住民的原罪。即使是兄弟之盟,原住民部族也不可能不来打劫这些运气好的兄弟部落。
一时间海外的殖民运动压力大减,外销的冷兵器和弓弩等特色商品订单大增,得到巨款的原住民部族鸟枪换炮之后自然就成为了帝国的开路先锋,即使背上xx奸的骂名也在所不惜。那些意识到帝国高层手段的三级国土实际管理者(承包团队的头领一般都是挂着某海外领地总督的头衔或者某某海外领直辖市市长、市议长的头衔)才不得不赞叹决策层的高度。
这些钱实际上只是在原住民手上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帝国商人的手上,帝国不仅仅得到土地和忠诚,还得到了巨大的海外购买力和资本输出收益。原住民法案的核心目的基本实现了,名利双收的穿越众再次大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