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第381章 星逸智家总部交付,新品研发!(2/5)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的美的集团,没那个硬气,也没那个魄力。

    至于同为三百多亿的海尔,就不好说了。

    海尔这个企业,一向以国际巨头自居,什么格力,美的,都是弟弟。

    哪怕市值不如格力,哪怕营收利润也不如格力,但是海尔觉得自己品牌强大,在国际上都吃得开。

    价格卖得也比美的贵。

    前世海尔的高端子品牌卡萨帝冰箱卖到一万多,还卖得不错,妥妥的富人必备。

    至于效果,或许比两三千块的美的冰箱好一些,保鲜更持久。

    但对大众消费者来说,差一万多块钱,能买多少新鲜水果、蔬菜?

    当然,富人和明星就不考虑这个问题,他们需要的不是冰箱,是品牌,或者说面子。

    海尔是个硬骨头!

    非常傲的一个品牌。

    想要让他们加入,并不容易。

    不过刘董出面,应该有希望。

    毕竟海尔那么多产品,在京东平台销量很高,可不敢得罪。

    其实,前世加入京东小家的品牌,就有格力,美的,奥克斯,也有海尔,海信,TCL等等!

    可以说,除了小米之外,其他品牌几乎都加入了京东小家。

    没办法,在京东卖货,就得接入京东小家。

    王逸心中有了计较,一切等刘董消息再说。

    若是真的推进不动,王逸还有B计划!

    一个非常绝的B计划!

    这边的事情交给刘董推进,王逸则直奔岛城——星逸智能家居工厂。

    经过半年的建设,星逸智家工厂一期工程交付。

    整个星逸智家工厂占地200亩,一期100亩,包含一个大型的智能家居研发中心,以及若干厂房。

    有了这些厂房,星逸智家的设备、产品,都可以提上日程,疯狂量产。

    小艾音响交给歌尔代工,但智能路由器、空调伴侣、网关、各种传感器之类的,都是当下最新鲜的玩意,有的甚至是星逸科技首创,找代工厂都找不到,只能自产。

    没办法,星逸智家走得太快,已经走到了时代前沿,领先行业两三年,产业链都跟不上,只能自己下场。

    这样的缺点就是很多东西要自研自产,无法直接整合组装。

    优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所有的标准都是星逸科技制定。

    后续企业要做,也只能用星逸智家的标准,跟着星逸智家做,整合星逸智家的设备!

    如此说来,也算是好事。

    星逸智家总监孟庆振,更是早在三天前,就来到星逸智家工厂:

    “董事长,您看,这就是我们全新的研发中心,规模很大,有很多高端研发实验室,可以支持多个项目同步推进!后续我准备把星逸智家研发团队,全部搬到岛城!”

    王逸点点头:“可以,以后星逸智家研发中心就搬到岛城,帝都科技园的研发实验室太小,容不下你们。”

    之前研发中心还在建设中,没有办法,才在星逸科技园找了个合适的办公楼,改造成了智家研发实验室,纯属权宜之计。

    起步阶段研发个小艾音响和路由器还凑合,但要研发更多其他品类,那就捉襟见肘了。

    空间不够,设备不够,规格不够。

    而岛城的星逸智家总部,单是研发中心就占地50亩!

    足足20栋各种规格研发楼,以及一栋综合楼,虽然都是六层左右的矮层建筑,但随便一栋楼的一层,都比帝都的研发实验室大。

    研发中心21栋楼的总建筑面积更是高达6万平方米,可以容纳两千多人工作。

    此外,一期工程还有五十亩的智能工厂。

    至于二期的100亩,全都是工厂!

    王逸规划的策略很清楚,研发先行,工厂后续跟上。

    只有先把研发中心做起来,各种项目都搞起来,有了成果,才能工厂量产。

    若是研发都没搞定,弄再多的工厂,再多的产能,也没意义。

    孟庆振话锋一转:“董事长,那智能化部门要不要也搬过来?”

    “也搬过来吧,以后星逸科技产业越来越多,不如打造产业集群效应。”王逸看着眼前的研发中心:

    “把这里当-->>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