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量子之超进化 科学简介(2)(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只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工作。

    实验室里的“黑洞”

    &觉得很惊奇,崔和程这么快就做出了‘人造黑洞’!”看到这个研究成果后,纳瑞马诺维说。

    伊维根・纳瑞马诺维(evgeniinaimanov)是美国印第安纳州西拉斐特市普渡大学的一名教授。

    年初,他和合作者亚历山大・基尔迪谢维(alexandekildishev)一起,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制造小型“黑洞”的理论和设计方案。

    他们的想法是通过模拟黑洞的一些性质,使在“人造黑洞”附近出现的放射性物质被吸引,然后螺旋式地进入“黑洞”中心。

    &们的确是受到他的论文的启发,但研究本身是我们独立完成的。”程强对记者说。

    之所以能这么快将之变成现实,是因为他们所在的实验室也一直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积累了很多年的经验,实验过程中也用到了很多他们自己的独创性想法。

    不过虽然名为“黑洞”,他们受纳瑞马诺维启发而造的“黑洞”,和真正存在于宇宙中的黑洞还是有大差别的,这种差别并不仅仅体现在质量的大小上。两种“黑洞”的原理其实并不一样。

    宇宙间的黑洞之所以能吞噬一切,是因为它质量巨大,而实验室里的“黑洞”,实际上是根据光波在被吸进宇宙黑洞时的性质,模拟出来的仪器,可以令光波接近时产生相似的扭曲,并被吸引。

    也就是说,两种“黑洞”可以让附近的光波出现相似的“结局”,但是光波遇到的却并不是同一回事。

    不过东南大学实验室里的“黑洞”,还只是适用于某些微波频率,比如人们常用的通信频率,如g**、cdma和蓝牙等,吸引光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为光波的频率更短,需要设计的“人造黑洞”尺寸也要更小些。

    质量测定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继峰领导的国际团队在世界

    国家天文台提供的星云图>

    上首次成功测量到x射线极亮天体的黑洞质量,在该领域获得重大突破,将增进人们对黑洞及其周围极端物理过程的认识。该研究成果2013年11月28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世纪90年代以来,天文学家陆续在遥远星系中发现了一批x射线光度极高的天体,它们可能是人们一直寻找的中等质量黑洞,也可能是具有特殊辐射机制的几个或几十个太阳质量的恒星级黑洞。国际天文和天体物理界对此一直难以定论。由于这类天体距离我们十分遥远,通常为几千万光年,同时x射线照射黑洞吸积盘而产生的光污染也非常强,因此测量极其困难。

    刘继峰团队选取有特色的天体目标,成功申请到位于美国夏威夷的8米大型双子望远镜以及10米凯克望远镜各20小时的观测时间,在3个月的时间跨度上对漩涡星系中x射线极亮源m101ulx-1进行了研究,并确认其中心天体为一个质量与恒星可比拟的黑洞。这个黑洞加伴星形成的黑洞双星系统位于2200万光年之外,是人类迄今发现的距离地球最遥远的黑洞双星。>

    不存在

    黑洞这一定义在经过漫长的时间推测后,已经慢慢被人们所接受。然而在2014年1月24日,英国著名科学家斯蒂芬・霍金教授再次以其与黑洞有关的理论震惊物理学界。他在日前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承认,黑洞其实是不存在的,不过“灰洞”的确存在。

    在其这篇名为《commationpesevationandweathefoecastingfoblackholes》的论文中,霍金指出,由于找不到黑洞的边界,因此黑洞是不存在的。黑洞的边界又称“视界”。经典黑洞理论认为,黑洞外的物质和辐射可以通过视界进入黑洞内部,而黑洞内的任何物质和辐射均不能穿出视界。

    霍金的最新“灰洞”理论认为,物质和能量在被黑洞困住一段时间以后,又会被重新释放到宇宙中。他在论文中承认,自己最初有关视界的认识是有缺陷的,光线其实是可以穿越视界的。当光线逃离黑洞核心时,它的运动就像人在跑步机上奔跑一样,慢慢地通过向外辐射而收缩。

    黑洞炸弹

    &年1月,英国圣安德鲁大学著名理论物理科学家乌尔夫・利昂哈特宣布他和其他英国科研人员将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一个黑洞,当时没有人对此感到惊讶。然而俄《真理报》日前披露俄罗斯科学家的预言:黑洞不仅可以在实验室中制造出来,而且50年后,具有巨大能量的“黑洞炸弹”将使如今人类谈虎色变的“原子弹”也相形见绌。

    人造黑洞的设想由威廉・昂鲁教授提出,他认为声波在流体中的表现与光在黑洞中的表现非常相似,-->>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