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一个世界开始 第二百二十章,聚散匆匆,水上浮萍(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斌,子文很喜欢,他越是感悟,越是沉迷其中,将其中一些人生至理与《九阳经》的修行之法结合、对比、修行,自然而然,他的一阳之念就形成了这种亦佛亦儒的独特的道韵。

    他将此修行取名为正心念,心正则神清,神清则气壮,气壮则无畏,无畏世间坚险困苦,自强不息。

    唐柏不得不感叹他的修行资质;这是一个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子文相貌老成,这段时间的心境的历练,让他明悟更多道理,气质亦变得更加祥和中正,让人无形中愿意去相信他,愿意追随于他。

    这是真正能成就大事的人,这是他的人格魅力。

    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拥有这种让信服的人格魅力的人,才会一步步的踏上成功。

    春末夏初,连下了几场大雨,四方汇流,聚于太湖,让太湖之水上升了几分,远远瞧去,仿佛太湖变得更加宽广了许多。

    半夜明月,洒下万千银白光芒,照耀于太湖之上,随着波浪闪耀千里。

    竹林、明月、太湖、还有夜晚的空寂,形成一张寂寞的画卷。

    唐柏是这画卷中一个孤独的人。

    夜色美酒,相辅相成,再加上一种若有若无的愁;此情此景,他觉得若是乐者,便会谱乐,若是诗人,便会写诗,去抒发这种静谧的美好。

    唐柏不会写诗,但他记得很多诗词,他最喜欢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样的景色与心情,让他完全沉浸在那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意境之中。

    时直三更,太湖之上出现了三道身影,衣袂飘飘,踏波而来。

    他们潇洒至极,似画中仙人,水中精灵。

    他们的速度很快,不到半刻功夫,便到了太湖边上,而后跃上了竹林,直往竹子帮而来。

    唐柏本被太湖夜景所迷,这三人出现,将他从意境之中惊醒。

    这三人不是江湖中人,而是修行之人。

    唐柏微微一笑,他知道自己所等待的事情来了;接着又微微一叹,也知道自己又将要离开了。

    他留下,本就是想查清竹子帮众人失踪的诡异之事。

    竹林中响起了笛声,与竹叶儿的沙沙声响混合一起,形成一种自然的优美的声音,宁静悠扬,带着一种缓慢舒爽的节奏,像小时候母亲轻柔的呢喃声,让人昏昏入睡。

    这是一种催眠神魂的声乐。

    这笛声让唐柏想到了许多年前在青丘山脉遇到的《引魂曲》,两种笛声,两个极端。

    唐柏终究不是当年唐柏,当年他只能拼命的逃跑以保性命;而今,这种夺人心智的笛声已影响不了他;就连子文,修行正气念后,亦诸邪不侵,也丝毫不受笛声影响。

    只听他暴喝一声,道:“跳梁小丑,安敢魔音惑人。”

    也不知他从哪里找来了一面铜锣,敲打起来。

    ‘咚咚咚’的铜锣声打断了笛音的节奏,让所有沉浸在笛声中的帮众清醒了过来。

    他们惊恐万状,一时之间,人声鼎沸,如热油中沾上了水,吵闹不休,

    立于竹林之上的人立时大怒,喝道:“哪来的蝼蚁,竟敢破坏我师兄弟的好事,拿命来。”说完,手中长笛化成一道飞虹,夹带着‘呜呜’的声音,向子文打去。

    子文虽然修行时日尚浅,但受《正气歌》影响,自一股临危不惧的胆气,明知无法躲避,却心无恐惧,心中那股神圣的使命感,让他显得更加的伟岸高大;而后将手中铜锣当成暗器打出,宛如一轮圆月,迎上长笛。

    铜锣的速度原本比不上长笛的速度,却诡异的与长笛撞在了一起。

    ‘轰’的一声巨响,两件器物在巨大的撞击中,皆化成了碎片,巨大的力量形成风暴,将四周的众人与青竹一起推飞了出去。

    此时竹子帮的帮众清醒了过来,长长的火把将四周照成白昼,三人的相貌也显现出来。

    二男一女,两个男人都身着蓝衫,外套一件薄薄的纱衣,修长有度,再加上俊秀的相貌,显得风度翩翩,潇洒不凡;女子个子稍矮,绿色长裙包裹着小巧玲珑的身材,一张俏脸,显得如邻家小妹一般,看上去娇俏可爱。

    三人被竹子帮问帮众团团围住,却无丝毫恐惧之色。

    那较为年长的男子将目光看向子文,开口道:“有点意思!”说完之后,猛地拔地飞起,掠过人群,身法快得惊人,眨眼之间就到了子文身前;一掌劈下,空中竟出现一只巨大的掌印,似一座大山压下,要将子文劈成粉碎。-->>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