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秦古德随着邵嘉一飞回了国内。
刚下飞机的他们就被等候多时的央视专车接回了市内。
“我是段亦宣,你好。”副驾驶上的段亦宣转身向秦古德伸出了右手。
“呃,你好,宣哥,很高兴能认识你。”秦古德回握了过去,这时候的段亦宣还是一头浓密的黑发,一身短袖的他看起来还带着青年人的朝气。
段亦宣笑了笑:“嘉一你们刚刚回国,就要接受采访,不会累着你们吧?”
“还好,至少我们心情是高兴的,球队没有降级,还签了新合同。”邵嘉一抱着自己的两个女儿,爽朗地笑了笑,“而且还能有宣哥的专访,再累也要接受啊,哈哈。”他和段亦宣已经联系了很多年,彼此之间的交谈都没有太多的拘束。
“等会我们在酒店采访,播出的时长大约20分钟到半个小时之间,采访时间会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之内。”段亦宣从文件夹出了两张打印纸,“这里是我会采访的问题清单,你们可以事先做个准备,如果有涉及个人隐私不方便透露的,提前给我说一声。”
邵嘉一扫了一眼,忍不住又笑了起来:“看来你主要不是采访我啊。”
“你只要能够上场,每周的节目都会有你,就算你长得再帅,观众对你也已经没有新鲜感了,我们当然要将镜头放在新人身上。”段亦宣一本正经地解释,“而且小秦是少年出马、横空出世、临危救主、力挽狂澜,从新闻性上来说也要强得多。”
“到底是搞新闻的,理论还挺多……”邵嘉一看了看坐在身边的秦古德,稍稍敛起了笑容,“我只是有点担心,怕你们的采访让古德压力太大……”
秦古德忽然翘了翘嘴角。
邵嘉一翻了个白眼:他又忘了,这个小家伙可不是能用一般常人的思维去推测的,自己又白担心了……
-
央视毕竟财大气粗,即使是对一个还没有成名的小球员的采访,也可以安排在四星级的酒店里,而且管吃管住……
“首先,介绍一下你自己?”段亦宣和秦古德看似随意地坐在两组垂直摆放的沙发上,用一个很常见的话题开始了采访,“你是怎么走上足球这条道路的?”
“我来自辽宁大连,家里情况嘛……算是一个中医世家吧,”秦古德简单整理了一下思路,“受到了大连足球氛围的影响,我的爷爷和爸爸都是球迷,我很小就开始接触足球,13岁的时候进入了大连实德俱乐部的青训营,从那里开始接受相对专业的训练。”
“很多人都很关注的一点是,你是如何从国内俱乐部的青训队进入德国球队的?”看得出来,对这个问题段亦宣也很有兴趣。
“嗯,2006年的时候,我参加了曼城队的试训,就加入了曼城的青训队……”
“你是说……你其实是先去的曼城?”段亦宣并不清楚这个过程,因此他满脸都是惊讶之情。
“是的。”
“当时……孙冀海还在曼城效力吧?”段亦宣立刻就猜到了中间的关键环节。
秦古德也没有隐瞒:“当时是他引荐我参加试训的,而且在曼城的近两年时间里,孙叔叔一家人对我都非常照顾,我对他们都非常感激。”
“那么后来为什么又前往德国?”
“去年夏天的时候,曼城俱乐部被中东财团收购,他们新任的青训主管并不认可我的实力,所以我只能离开。”对于这一次离开,秦古德依然不能释怀,他只好再加了一句解释,“而且以当时的情况,即使我能留在英超任何一家俱乐部,因为没有劳工证的关系,我也不可能打上一线队的比赛,而德国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再加上邵哥的引荐,我就去了科特布斯。”
“的确,英国的劳工证制度对中国球员是一个很大的限制,董方卓也因为这个原因而不得不前往比利时踢了三个赛季。”段亦宣点了点头,“你在大连、曼城和科特布斯都接受过训练,可以告诉我们,中国、英国和德国的青训有什么不同吗?”
“嗯,虽然大连、曼城和科特布斯未必能够代表三个国家整体的联赛,但我觉得还是有些不同,”秦古德想了想,缓缓回答,“英超更倾向于球员个人的身体素质,对于技战术的培养并不太看重,所以他们的青训大多数集中在两个方面,一类是速度极快的选手,一类是身体对抗能力强悍的。而德甲对身体的要求没那么高,更重视脚下的技术和整体的战术,可能这也是许多日本和韩国球员选择来德甲的原因。至于中国的青训,大多数俱乐部才刚刚起步,还需要向欧洲学习。”
“你说的很有道理,”段亦宣对他的回答有些惊讶,他确实没想到一个十八岁的孩子能够将两个国家的联赛看得这么透彻,而且还轻描淡写地将中国的青训一句话带过。他不禁露出了一丝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