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海往回走的时候,碰到了何玉清。
“收下了?”
“收下了。”
“是个好人呐,就是不知道明年……”
“不管明年,明年再说。至少今年,咱们村里人能过个好年了。”
“那是,各家至少都能挣个九十一百吧?”
“差不离,我一百多哩。”
“嘿嘿,你厉害。行了,看来这芨芨草还是能搞出来点花头的。咱们明年提前准备,芨芨好说,就是那杆子,还是得提前备上。”
“也是。到明年麦收后,我就组织人上山弄杆子去,用不用先备着。”
“是这个理。”
李龙突突突的开着拖拉机回到了县里大院,把东西卸下后,便开始装备大扫把。
已经给供销社运去了四千把,院子里还有一千多把,再运去几车就差不多了。
一下午将大扫把运完,李龙去财务上结账,然后装了一挎包钱匆匆回了家。
盘点收入。
大扫把是四块钱一把,原本他打算在队里如果有杆子的按三块钱收,没杆子的就两块五。实际上自己拉回来的杆子也都是牧民朋友砍的,现在还没用完。
清水河乡那边的大扫把基本都是两块五收的,这样算下来,一把扫把赚一块五,这五千把就是七千五百块。
但实际上没有那么多。
大哥李建国扎的一百多把扫把是按四块钱给的,还有给何玉清的一百块验收费,以及最开始村里有人扎的有把子的扫把,是按三块钱走的。
所以最后实际上赚的钱是六千九百二十块。
编抬把子赚了不到三千,贝母赚了一万多点儿,收割麦子赚了五千二百多块钱,眼下又赚了将近七千块钱。
支出的并不多,自己原来就有点余钱,当时买了两台彩电将近四千块钱。
再后来给顾博远买院子、买自行车、进货的钱,李龙花了一些,没让顾晓霞出钱。她手里的钱当时存了定期,就想着吃点利息。
这样算下来,李龙手里还有两万五千多块钱。
算算数字挺多,但其实连一台天津大发的牌价都买不到。
毕竟牌价还要两万八呢。
还得继续努力啊!
好在李龙也不愁,反正眼下就算赚够了钱,大发车也发不到北疆来,沿海大城市都抢完了。
得等两三年呢,那时候,同款的松花江也出来了。
当然,还有夏利。
至于到时选哪个,另说。
李龙带着一挎包钱骑自行车去了银行,直接存了一年的定期,一万块。
反正一时半会儿用不着,而且拉大扫把过去的时候,李向前已经明说了,今年的苇把子数量肯定还多,让他提前做好准备。
这就是直接告诉他,做苇把子的活还是他的。
为啥?
因为他和自治区的那位副主任的合照已经让魏主任放大挂在供销社主任办公室了。
虽然不是魏主任自己的照片,但那也是供销社的荣誉啊。年底李龙还能评个先进个人呢。
有了这张照片,供销社这边必然是一路绿灯的。
而且李龙给弄出来的那些东西质量都好,送出去后客户的反馈都是好话,那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后面李龙不缺钱,干脆就存定期。
他也是有所警惕,两万五分三个银行,开了两张一万,一张五千的三个存单。光存一个银行,有风险。
谁知道会不会被人查?
利息还挺高,这一万块,一年的利息比一个工人一年的工资都不低了。
存好钱,李龙去百货大楼搬了一件小香槟,又买了一件啤酒驮着回家。
好在这时候二八大杠足够结实,牛皮纸箱子也足够厚实,就这么安全到了大院子。
家里菜有肉有,他也没出去买,打算晚上好好做几个菜,庆祝一下。
一时半会儿不用再往外跑,他是准备做一段时间的宅男。
陶大强的孩子都要生了,眼看顾晓霞的肚子还没动静,那不得共同努力嘛。
下午顾晓霞下班回来的时候也挺开心,最近忙着检查各学校的开学预备情况,总算到了尾声,有些学校已经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