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三百十四章 愿干的就干,不愿干的,就走(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那可不一样。”

    李也没说啥不一样,带着他们走到了李建国的院子。

    听到脚步声,李建国和梁月梅就赶了出来,后面跟着李娟和李强。

    “快进屋,”梁月梅热情的招呼着,“这一路赶过来,累坏了吧?刚做好汤饭,快进来吃。”

    八仙桌坐不下那么多人,梁月梅便带着李娟和李强在闲房子那边吃。家里木头多,闲房子打了桌子,眼下还不算冷。李娟和李强两个也很好奇,他们对老家的印象原来只是爷爷奶奶,现在多了一些叔叔、哥哥。

    酸中带着点辣味儿的汤饭在这冷天里的确是好东西,北疆的西红柿被做成了酱之后,放在这里面很增味儿,上面再飘一些绿绿的芫荽沫儿,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这时候菜地里的芫荽虽然已经不长的,但还没被冻死,还能掐点儿做饭里的点缀,再过几天可能就吃不上了。

    吃着饭里都有肉丁,李安国、陈兴邦几个人心里滋味不同。

    不过都有一个想法,看来大哥(叔)这边是真的过得不错,过来挣钱能行。

    一顿饭吃完,又聊了一会儿,天黑,李龙就带着他们回马号。

    第二天一早,老罗叔做早饭,李龙帮忙的时候,意外的看到李俊山也起来过来帮忙,便笑着和他聊了起来。

    李龙对老家真没啥印象,李俊峰算是二哥家的孩子,李俊山是三哥家的孩子。这个二哥三哥,是李建国他们兄弟的排行。

    李俊峰和李俊山的父亲是亲兄弟,是李龙二大爷家的孩子,李青侠家里排行老三,所以俩人把李青侠叫三爷爷。

    关系就这么个关系,挺近。

    “老家一个人分三分地,”李俊山说着为什么过来,“就种麦,家里院子能种点菜,地少也不一定够吃。一年到头,除去交的粮,剩下的还真不够一家人吃哩,没法,就把麦换成苞米,再加上红薯凑上一年的口粮。

    这吃饭都成问题,更别提挣钱了。”

    “那你和俊峰两个能干建筑?”李龙又问。

    “前两年,闲的时候去跟别人干,后来人家带自家亲戚干,不要俺了。”

    行吧,这终究还是个人情社会。

    “没事,只要能吃苦,钱肯定好挣。”李龙对李俊山还是挺看重的。这年头想挣钱,如果没有门路,肯吃苦也行。踏实的人总比满心眼子的人容易让人接受。

    早饭是馒头,苞谷面糊糊,炒白菜,还有咸菜。

    荤油炒的,味道香,吃的不少。

    “今天先跟我去小海子下网逮鱼。”吃过饭李龙对他们几个说,“这鱼拉到县里市里,一天也能卖几十。后面有活,咱们再开始干。逮鱼这个你们都熟,屋后就是大河,比咱这队里不少人强。”

    他们自然是没意见。过来就是赚钱的,不是来玩的,既然李龙这么说了,那自然就跟着来。

    只是陈兴邦有点不舒服,自己好歹是姐夫,就这么跟着小舅子干活?

    不过刚来,他也没啥好说的,先学一学再说。实在不行就学会了自己干,逮鱼卖鱼,这有啥难的?

    李龙是这么想的,但事实上没办法这么干。因为他还没带着人去李建国那边拿网,李向前就打来了电话,是许成军通过大喇叭喊着的,让他尽快去村主任那里接电话。

    李龙猜测应该是新一批的苇把子任务要来了。

    他笑着对李安国四个人说:

    “行了,估计是不用逮鱼了,这不,来活了,你们等着挣钱吧。”

    李龙骑着自行车离开后,李俊峰敬佩的说:

    “这小龙叔厉害啊,队里的电话专门来找他,还通过大喇叭喊——厉害!”

    “养野猪,养鹿,骑自行车,还有枪,还能揽活,”李安国笑着说,“那可不真厉害的?混到这份上,值了。”

    电话里的内容果然如李龙所想的,李向前打过来的,告诉他目前有三万个苇把子的活,问他能不能接下。

    李龙扭头小声问许成军:

    “队长,咱队里的那些苇子,能不能打三万个苇把子?”

    “能啊,肯定能啊!”许成军立刻说道,“别说三万个,五万个都能打……”

    “股长,能打。”

    “多久能完成?”

    “不出一个月吧。”李龙说道,“现在全队人都闲着,应该会很快的。”

    “一个月不行,我只给你二十天时间。-->>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