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军队就被逼退到汉山关内,而太明南方战局最重要的关隘居庸关早已丢失,若十方军队再次逼近,汉山关也岌岌可危,再次便是太明朝廷岌岌可危,而当时,明皇掌控中庭,听闻十方之变,倒也未做犹豫,派遣二十五万大军南下,由李纯侍、刘之牧带队,李斯羽由于身体原因只能留守京师。而此时,景王再次出山,未言明什么因由,扣下十万军队,配合青翡的军队留守北方,而李纯侍、刘之牧二人带着十五万军队一路奔向十方,但尽管是这样,李、刘二人到达南疆后,还是稳扎稳打,一步一步收复失地。
数月后,大军已经从新夺回居庸关,只是,李纯侍与刘之牧站在居庸关的城墙上,李存侍开口说道:“照这样下去,不出三个月,就可以完全将鬼方彻底击退,但是我们军中的粮食只能够一月之用,况且现在打起我们军粮主意的人不在少数,之牧,你说应该做何解决之法?”
刘之牧缓缓开口:“为今之道,只有回京求粮,而这条路毕竟艰险重重,三大商阀与五大漕运司中必有人会加以阻拦,所以我二人,必须有一人亲自回京向明皇禀明此间情况,才可做将来之打算,不过如今还可坚持一段时间,等再取下一城,我才可放心入京。”
说着,爷俩也无多话,十日后,李、刘大军在十里岗歼灭敌人十数万,但考虑军中情况,亦不可再次突进,便留下一些军士守卫,率着大军回到了居庸关。
经过深思熟虑,李纯侍还是同意刘之牧的意见,由他亲自入京,倒也能将此间情况讲述清楚,而暂时十方之军也不敢来犯,于是,刘之牧带着数百兵士秘密出发了,只是此次分别对于李纯侍来说竟是永别,那一战中,有幸存者说是流寇之乱,因为埋伏他们的数千壮丁,皆身着不同衣物,且无秩序纪律,但就是这样的散乱宵小,战斗力竟不输于一只军队。
而那场战役中存活下来的人,不过百之一二,不幸的是,刘之牧再也回不来,等到李纯侍听闻这个消息,刘之牧的尸体已经凉透,于是,李纯侍派遣斥候打探流寇消息,五天后,果然发现流寇踪迹,这些流寇是盘龙山盘龙斋之人,等到斥候回到居庸关,李纯侍率领一万大军亲自灭了寇众,期间,打扫战场收出许多存粮与财物,也不知那些财物从何而来,因为没有任何的线索指明,不过李纯侍还是将战利品带到军中,充作军用,解决了军中问题。
一日后,十方的军队莫名其妙的再次袭来,李纯侍怀着悲痛率军出击,连下数城,退敌几十里。
随后,李纯侍再次回到居庸关,为死去的军士操持魂礼,不久之后,军中便传出李纯侍积思成疾,郁郁而终的消息。
而当刘之敏讲到这里,便从怀中掏出一块玉佩,递给李斯羽,开口说道:“这块玉佩是之牧死前一直牢牢握在手中的,李将军收敛他的残骸的时候从他手中取出,我也不知道是否与他之死有什么关联,而这玉佩,我能得到,还要多亏李显李副将。”
“老将军在之牧死后的第三天,也悄然落幕,而之牧来南疆的时候是告知过我的,所以我从书山林中带着小七、小九打算见他一面,可惜见到的是他的最后一面。”说着,眼泪从脸庞上划下。
刘之敏又继续开口道:“后来就是我送之牧、李将军回北疆了,但我的身份不能在外面停留太久,所以将他们送到北疆之后,只见了斯羽你一面,其余的事情你们应该都清楚了。”
这时,李斯羽与刘之敏都沉默下来,反倒是青翡开口:“看来,这些年我们都错怪那人了,恐怕他也没预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他将一部分兵力留守是对的,这太明朝堂看来不像表面上的那么简单啊!除了外患,还有内忧啊!这么些年,我和明皇也没看明白,看来,是那人一直在保护着我们,想来那人做的许多事肯定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但他好像……“
说道这里便止了口,而此刻,李斯羽才仔细看手中得玉佩,这一看,她大感惊讶,因为同样的玉佩她……见过。
熟悉的纹路,熟悉的材质,怎么看都与李诜的伴生玉佩一般无二,只是这么多年,她从未见他戴过,而李诜的那块伴生玉佩也一直被珍藏着,除了她与仙儿,还有李诜本人,谁也不知道玉佩的存在,怎么莫名奇妙的冒出一块一模一样的来,会是诜儿的那一块么?
看着在一旁静静聆听的李诜,李斯羽将他叫上前来,开口说道:“诜儿,你过来看看,这块玉佩是你的么?”
李诜走到李斯羽旁边,拿起李斯羽手中的玉佩端详起来,乍一看,确实很像,但还是有细微之处有所区别,一般人可能还发现不了,但多年来李诜找寻亲身父母的念头从来没有断过,但看着李斯羽的辛劳,还是放弃打算,但平日里,将父母留给自己的玉佩反复观看以寄思念是常有的事,所以对于这细微之处的区别自然能够一眼瞧出。
片刻后,李诜开口说道:“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