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眼前的御林军所布之阵,乍看之时,确实有种一字长蛇的影子。
但只要稍微一观察,就知道并非如此。
甚至认真的说,此时御林军的阵型,都算不得什么完整的军阵。
当然了,只轻轻一扫,高长生就看出了对方的心思。
阵型成锥,完全不理会两翼,这是在不顾一切的增强部队的冲击能力。
卢升象显然是准备不惜代价突围而出了。
事实上也是如此,兼顾两翼,阵型完整,固然可以拖延一段时间,但对御林军来说,根本就改变不了什么事。
被包围全歼那是迟早的事。
而且以高长生的能力,和边军的强大攻击力,这所谓的拖延估计都是空谈。
卢升象想来想去,眼前唯一的生机,就只能趁高长生刚来,包围还未完全成型的时候,集中所有力量,突围而出。
不管能突出去多少兵马,只要能逃出去,那对他来说都是胜利。
如今的形势已经非常明显,高长生掌控顾剑棠的二十万边军,雷霆出击。
他的想法已经是再明显不过,就是想要一口吃掉两国的重兵集团。
如此局势,卢升象怎能不急。
最重要的,在这样一个高长生已经发动的关键时候,离阳北莽两国之中,或许还只有他卢升象一人知道高长生的目的。
只要想到那种结局,卢升象的脊背都在发凉。
这才是卢升象不顾一切拼命的原因,他必须要突围出去。
也只有他出去,才能想办法改变这种局势。
这次两国入局,北莽有数路大军,二三十万兵马。
离阳拿出的兵力自然也不少,毕竟在他们谋划中,解决高长生只是第一步,之后才是真正的大餐。
像此时卢升象带着的兵力只有五万。
前方齐神策统帅的有十万,此时正在围攻白川城。
除此之外,离阳还有一支十万人的部队,停留在胶东王的封地,并没有立刻北上,而是准备等待白川落幕后,才雷霆出击。
所以,离阳这次派出的,其实是二十五万大军,这也是太安御林军将近九成的兵力了。
可以说,为了秘密调这支部队北上,离阳几乎是动用了能动用的全部手段。
而此时卢升象心中的希望,正是这支还未出动的军队。
胶东王封地就在辽州,和顾剑棠的部队算是比邻而居。
现在顾剑棠的部队这般大规模的调动,必然瞒不住太久。
当然,高长生估计也并没有打算隐瞒太久。
只要歼灭卢升象所部,他估计会立刻挥兵北上,直指白川城外的联军。
这般以有心算无心的攻击,可想而知会是什么结局。
既然知道,卢升象当然无法坐视。
而目前在他眼中,唯一能够破局的也就只有那支未动部队了,如今再去联系前方的齐神策,很明显已经来不及了。
就算卢升象突围而出,他也没有那个能力,突破高长生大军的防御,把消息送到齐神策手中。
但若是能够调动那支剩下的御林军,那局面就完全不同了。
两国联军围困白川城,而现在高长生的打算,是在外部包围联军,里应外合全歼联军。
而且如今大局已经完成,只差最后收尾。
但如果这个时候,亦或者包围的时候,高长生的外部又出现了一支十万人的精锐部队。
那局势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那可是足以改变战争天平的一颗砝码。
当然,卢升象也清楚,如今的局势,就算有那十万部队加入,也不可能将高长生全歼了。
但却有极大把握,可以阻下高长生的歼灭战,让齐神策的部队脱离危险。
要知道,顾剑棠的边军倒戈,离阳的两辽已经算是彻底空了。
御林军已经是附近唯一的守备力量,如果齐神策所部真的折损在白川城,那最后一支御林军,瞬间就成了孤军,面对两辽这一块庞大的土地,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如果高长生赢了之后,挥军南下,他简直不敢想象那个画面。
所以卢升象才会这般拼命,他是为了给离阳的整支部队谋求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