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艺术家 第25章 外面的世界因我而变(3/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韩涵用力一顿划拉,圆珠笔将草纸割出一片碎乱,仔细看去,满篇都是四个字——知而不顺。

    仿写《青春》和《性》的经过很不美好,越仿越能感受到差距,韩涵最近两个月被折磨得头昏脑涨,反倒是对知而不顺的意气有了更深的体会。

    哥们用异样的眼神瞟了他几眼,欲言又止,最终只留下一声叹息。

    臣等决心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方星河……真有那么牛逼?

    ……

    方星河不算很牛逼,但是《知而不顺》确实超模了。

    只不过,冲击力因人而异。

    任何文字,最终能转化出什么程度的情绪冲击,完全取决于受众的审美水平、经历契合程度、价值观同频性三大要素。

    审美之例,比如《红楼梦》。

    经历之例,比如《悉达多》。

    三观之例,比如《小时代》。

    方星河在文章里给青少年分了类,一种是没心没肺的快乐小二逼,此类人低契合低同频,看《知而不顺》时不会有特别深的触动,也不太能get到他的牛逼之处。

    而受过伤害的那些孩子,高契合高同频,几乎是拿方星河当精神导师来崇拜的,那种认同,旁人很难懂。

    问题是,现在能够第一时间看到文章的读者基本都是城市独生子女,真受过伤的少,没病瞎哼哼的多,没心没肺快快乐乐的更多。

    三者的构成比例由小到大,方星河只吃到了前者的红利、中间的口头追捧、后者的转头就忘。

    其实这是好事,证明我国青少年并没有大范围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方星河对此的态度很随性——现在能圈多少是多少,现在圈不到的,以后慢慢来。

    《青春》、《大长篇》、《杂文集》,好牌多得是,早晚全覆盖。

    这会儿让大家吵吵架,正好积攒热度,吸引外部注意。

    否则怎么出圈呢?

    胸有成竹的水军头子重新沉浸在学习中,而外面的世界,也确实如他所料,一天一个样儿。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