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第276章 风云际会,就在眼前。(4/5)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    李乾顺唯有一口气叹去:“那终归也要催一催才是……”

    李察哥点点头:“自是要催,良辅善于用兵,他若为难,定是真为难……”

    “这般局势拖沓下去,何时能见分晓?如今宋军好似当真不急,举国之力而来,只怕久拖,越发艰难……”

    李乾顺显然也看得懂大局之势。

    “不若臣领一支骑兵往前线去看看?”李察哥如此一语来。

    李乾顺立马来说:“万万不可,已然定计,先用边境城池消耗宋军之力,再集结大军战于腹地之处,此可胜也,向来如此,不可轻易更改,若是随意调动,一走一拨来去分散,若是出得差错,来日决胜,怕是岌岌可危。”

    这西夏,看似赢了一次又一次,这西夏可以赢一千次一万次,但就是不能输一次,但凡真输一次,那就是万劫不复。

    哪怕只是运气不好输了一次,这西夏也就没了。

    这个道理,才是西夏核心里真正的困局所在,这西夏看起来很强,又看起来很弱。

    弱国就是如此,它是永远没有安全感的,最缺的也是安全感。

    所以,李乾顺,在大战略上,显然保守非常。

    李察哥点着头来:“陛下说得在理,以往宋来征讨,也还有辽人可以求援,若是真入困局,明里暗里,辽人也会给咱们无数的资源,兵刃甲胄马匹……此番……”

    李乾顺立马接话:“是时候了,既然良辅退兵而回了,那这辽人,咱们已然是恶了,那就派遣使节出使女真,眼前之局,女真自也清楚知晓,留得我大白高国,对于女真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那就速速派人出使!”李察哥显然也是此想。

    这国际局势,着实复杂。

    女真再出使大宋,与大宋修好,与大宋一定边境边民之策,与大宋借粮。

    大宋答应了。

    大宋苏武又派遣使者,让女真出兵合击党项,女真也答应了,但女真之中无数人,又在议论来日与宋开战之事……

    此番,党项又派使节去女真,要女真支援党项,女真会应吗?

    不必多想,也会应,只看支援之法是哪般……

    许其中也还有时机上的问题,比如宋人当真把二十万石粮交割给女真之后,女真兴许才会真正翻脸,在此之前,想来暗地里的事会多,明面上的会少。

    想来,来日女真与党项借粮这件事,也会发生。

    这一切,复杂得紧,却又都是合理非常,乃至历史上,辽国覆灭与靖康之间这些事,也如此复杂非常。

    真比起来,各方势力里,许就那汴京城里的达官显贵与天子,最显出几分纯真……乃至可笑。

    大横水。

    对峙也依旧还在,宋骑夜里,常常奔腾而起,许三四千,许七八百骑,便往那车驾围起来的营地里去攒射,甚至也射火箭去,马速不停,射完就走。

    党项军自是夜里要起,该反击的反击,该扑火的扑火。

    宋军就在那不远不近的地方,李良辅似也想过要夜里去袭营,也如这般攒射一番就是,却也知道,一旦马蹄奔起,宋骑立马就会集结一对,就会打起来,打起来怕是要吃亏。

    宋骑就在那里,晚上来袭,白天围着营地四处来走,左看看右看看,看得机会就往前去,攒射几番,又远远避开。

    甚至有那宋骑,远远奔驰而来,冒着箭矢,把许多羊腿扔进了营地之中。

    这自是苏武的命令,不免就是表达一个意思,熬?又得熬,我还有肉吃。

    李良辅那军帐之中,自是个个一脸憋闷,请战之言,早已此起彼伏,却还是李良辅,一人压下了诸多请战之语。

    他自在说:“陛下的援军许就在路上了,再等几日许就到了,如此前后夹击,宋骑定就退去了。”

    这话也说得很直白,不是宋骑大败,而是宋骑自就退去了,在冷兵器时代,想真正在旷野之地大败一支骑兵,将这支骑兵打得溃不成军死伤无数,何其难也?

    只要他不想跟你决死,那你拿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哪怕你自己也有骑兵不少,也是没办法。

    这就是机动能力在战争之中无与伦比的优势。

    这也是此时苏武,身为数十万大军的主帅,依旧还敢安然在此的原因,便是他要走,那就一定走得了,只看往哪里走。

    又是数日过去,宋骑依旧能往营寨里扔进来羊腿……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