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无太子 卷五 第704章 李二眼中的大明(2/5)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别的,而是南边的瘴气,而整个大唐,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人,他思来想去只有孙思邈一人。

    当然,要让孙思邈随军出征,他也是下了功夫的。

    指望孙思邈当个军医,孙思邈肯定不会答应,倒不是说职位低微,主要是他认为医术是为了悬壶济世,而非其他。

    最后李二只得以瘴气伤人甚久,还需孙思邈挽救黎民,孙思邈这才答应同行。

    这会儿,孙思邈正在和高州的一众郎中讨论何为瘴气。

    了解瘴气的,自然是高州本地郎中为甚。

    “老道早年也来过岭南,当时就听人说,这瘴气有两种。

    一种是有形的,一种是无形的。

    有形的瘴如云霞,如浓雾。无形的瘴或腥风四射,或异香袭人,实则都是瘴气。

    还有一种,初起的时候,但见丛林灌林之内灿灿然作金光,忽而从半空坠下来,小如弹丸渐渐飘散,大如车轮忽然迸裂,非虹非霞,五色遍野,香气逼人。

    人受着这股气味,立刻就病,叫作瘴母,是最可怕的。

    有些地方瘴气氤氲,清早起来,咫尺之间人不相见,一定要到日中光景,雾散日来,方才能辨别物件,山中尤其厉害。

    所以当地百姓晓起行路,必须饱食;或饮酒几杯,方可抵抗瘴气,否则触之,定然生病。

    是以当地百姓,纵使夏天甚热,挥汗如雨,但是百姓终不敢解开衣裳,当风取凉,夜间就卧,必定密闭门户,这些都是为防有瘴气侵入的缘故。

    早年鲍照在苦热行中所言‘瘴气昼熏体,菵露夜沾衣’。

    如此种种,老道认为,所谓瘴气,当是温病,也是伤寒的一种。”

    “孙道长言之有理。”听孙思邈说完,高州本地一郎中当即说道,“这些年来,我们也是如此治愈的患者,常以《伤寒论》中的白虎汤、承气汤为患者调养,但收效甚微。”

    李二见众人讨论得正在紧要关头,当下也就转身离去,生怕打扰了这些人。

    既然早就有了南征的想法,李二自然不会干临时抱佛脚的事儿,对于瘴气,他早就有了解决之法,只是也不完美,这才让孙思邈一道同行,就看看他有没有更完美的方法。

    说到底,作为大唐的皇帝,对于百姓,他还是负责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有孙思邈同行,他和他的一众臣子也能在安全上更有保障一些不是?

    “陛下,戎州都督府大都督、樊国公、段志玄求见。”就在这时,有内侍来报。

    李二闻言一喜,当即笑道:“宣。”

    早在几年前,李二便将段志玄改迁至戎州都督府,可以说,第一个知晓李二定会南征的便是段志玄。

    不多时,四十出头,正值壮年的段志玄大步流星的便走了进来。

    “老臣参见陛下。”

    “爱卿免礼。”李二一脸笑意盈盈地说着,甚至还走过去扶了一把段志玄。

    段志玄当即就是一脸受宠若惊的模样,嘴上连连说道:“折煞老臣……”

    李二倒是没在意这些,当下笑道:“这几年辛苦爱卿了。”

    “为陛下尽忠,乃老臣的责任,何来辛苦一说?”段志玄也是笑道,“而且,天下都督府何其多?官拜大都督的又有几人?这可是老臣莫大的荣耀!”

    “哈哈……”李二闻言,也是大笑道,“你这大都督,那是实至名归,真就一个大字了得!”

    段志玄闻言,也是笑道:“那是自然,戎州都督府,下辖羁縻州五十有八,老臣要是想将下辖羁縻州巡视一番,一年都不够用。”

    他这话还真没开玩笑。

    后世人常言云贵川渝乃西南F4,那是一家人。

    这话放在段志玄这儿,还真就没啥毛病,因为的他的戎州都督府下辖的五十八个羁縻州就分布在云贵川!

    而宜宾也正是因此被称之为西南半壁!

    当然,段志玄这回这么说,无非是在表功。

    李二自然听懂了,但也不介意。

    确实,让当朝国公治理数十个羁縻州,的确是辛苦人家了,这有什么好说的?

    “如今戎州治理得如何?”李二当即问道。

    段志玄闻言,立马正经起来,说道:“不负众望,一切都按照陛下预想的那般在进行,此番陛下南征,我戎州可出五万僰人大军,另可再组织十五-->>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